昨天筆者匯總了一下從智慧型手機行業誕生以來,手機芯片市場中那些能夠被稱作是神U的產品,也得到了大家廣泛的認同,包括麒麟990,驍龍855,天璣8100這些耳熟能詳的神U也都在其內。
那麼,既然有最成功的,那就會有最失敗,接下來本文就來給大家客觀的盤點一下,在手機市場中那些最失敗的芯片產品。
排名方式會根據對行業、對芯片品牌的負面影響力作為評判標準。
第一款:驍龍810
發布時間:2014年
驍龍810是高通在2014年發布的第一款64位手機SOC,由于整個項目倉促上馬,驍龍810的綜合表現非常一般。其性能提升幅度雖然明顯,但伴隨的卻是功耗的大幅提升。
根據歷史測定的數據顯示,驍龍810的CPU單核功耗達到了可怕的5W左右,作為對比,新一代大火龍驍龍8 Gen 1的CPU單核峰值功耗也就僅為3.5W左右,當年的驍龍810是真·大火龍。
驍龍810的失敗導致了很多連鎖反應,首先對高通來說,首款64位SOC時代,導致其產品發布節奏被打亂,下一代旗艦SOC驍龍820直到兩年后才正式發布,期間的空檔只能由驍龍808這款原本的次旗艦頂替。
此外,對于手機行業來說,所有搭載驍龍810處理器的手機,無一例外全部口碑慘淡。
第二款:驍龍888
發布時間:2020年
驍龍888的大名自不需要筆者多介紹太多,在整個手機市場都畏之如虎,受這款SOC影響的手機不計其數。
其中受傷害最大的依舊是小米,小米11系列由于搭載驍龍888導致了一系列的后續問題,甚至一度影響了小米的高端化之旅進程,到現在小米都沒有完全從小米11的陰影里走出。
驍龍888之所以失敗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是高通在GPU層面偷工減料,通過大幅提高頻率的方式提升性能,導致其GPU功耗在任何階段都非常的恐怖。
其次則是因為高通為了節省成本而選擇三星代工,而三星工藝無論從晶體管密度還是成熟度來說都遠不及台積電。
第三款:聯發科X10(MT6795)
發布時間:2015年
聯發科X10是聯發科趕在高通因為驍龍888而陷入低谷時為了搶占高通高端市場而發布的一款旗艦SOC,其總體性能已經十分接近于驍龍808,綜合功耗表現也要優于驍龍810。
但是,聯發科在這個時候出現了一個嚴重的戰略失誤——將聯發科X10以極低價格的方式賣給了小米,讓售價僅為799的紅米Note2搭載了該芯片。
這個策略雖然讓聯發科X10徹底的火了一把,但是這個做法直接背刺了聯發科其他潛在客戶。
第四款:華為海思K3V1/V2
發布時間:2009,2012年
2009年發布的華為海思K3V1是華為發布的首款手機芯片,當時所設定的目標是和聯發科以及展訊爭奪山寨機市場,但是由于K3V1的性能表現實在過于差勁,再加上工藝落后,以及錯誤的支持了非主流的Windows Mobile,而不支持安卓系統,導致K3V1還沒上市就宣告失敗。
至于海思K3V2,則是一款在此之后發布的產品,雖然在K3V1的基礎上做了大幅度的優化,采用了ARM架構,支持安卓系統,但是由于工藝表現拉跨,架構設計沒有優勢等等原因,海思K3V2的表現依舊不盡如人意,最終并未有太過亮眼的表現。
第五款:驍龍8 Gen 1
發布時間:2021年
2021年發布的驍龍8 Gen 1作為驍龍888的迭代芯片,雖然在架構上進行了全方位的升級,但是由于采用的依舊是三星工藝,導致其功耗表現,發熱控制依舊不盡如人意,依舊延續了驍龍888的火龍屬性,市場口碑依舊不盡如人意,如果不是年中的驍龍8+緊急救場,高通這一年過得依舊坎坷。
第六款:驍龍7Gen1
發布時間:2022年
存在感最低的驍龍7系列芯片,打破了從驍龍710發布開始所保持的「逢7必香」的規律,驍龍7 Gen 1相比于驍龍778G在性能上幾乎就是原地踏步,在功耗上反而有所提升,除了名字好聽之外,幾乎一無是處。
這樣一款芯片最終的解決也就是幾無市場,到目前為止市面上搭載這款芯片的手機一只手都能數的過來。
第七款:蘋果A16處理器
發布時間:2022年
A16處理器是A15處理器的迭代產品,原本被寄予厚望的它的表現卻讓人大跌眼鏡,其GPU性能相比于A15甚至原地踏步,并且功耗還略有提升。
A16處理器幾乎算是蘋果歷史上綜合提升幅度最小的一代,表現并不盡如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