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官帽上為何有兩根長翅?了解用途后不得不夸:趙匡胤真聰明

天空之城 2022/09/17 檢舉 我要評論

在很多人看來,宋朝是個畸形的朝代,具體表現就是積貧積弱,其實這只是教科書為我們灌輸的思想,如果細細研究宋朝的歷史,我們便能發現另外的真相。

雖然積貧積弱是假,但重文輕武卻是真,甚至將宋朝稱之為文人的天堂都不為過。

至于這種現象形成的原因,倒不是宋朝缺文人,而是 宋朝不太能接受有能力的武將,畢竟趙匡胤就是武將起家,而他能黃袍加身,不是他多麼優秀,而是他手下有兵。

這條路趙匡胤走得并不艱難,這也就意味著,這條路的可模仿性很高,只要手下的兵夠多夠強,就能黃袍加身。

多麼痛的領悟。

趙匡胤是個聰明人,他既然走出了自己的路,那就只能想辦法讓別人無路可走,所以,他開始制定一系列的措施來防止武將做大。

而深究其精髓,只有八個字: 師無常帥,帥無常師。

最終的結果是,帥不知兵,兵不知帥,既然沒有時間來維系良好的從屬關系,自然也就少了替別人賣命的信任感,畢竟這種投資,很可能打水漂,聰明人都不會這樣干。

武將的日常行為被約束了,趙匡胤自然就放心了,可是他又發現,有時候文官也很煩人,具體表現就是在上朝的時候交頭接耳,嘰嘰喳喳私語不斷。

當時皇帝要坐在大殿之上,這些臣子在下面的私語之聲根本聽不到,看著這些官員對他的不尊重,趙匡胤很是憂愁。

他必須想個辦法,治一治這些文官的臭毛病,而他想到的辦法就是在帽子上下功夫。

長翅帽的發明

我們都知道,當老師在課堂上講課的時候,學生們的私語時很難抓現行,有時候用書一擋,更是什麼都看不到了。

趙匡胤想到的辦法就是無限放大官員們的小動作,所以便開始研究特殊的官帽,畢竟官帽是頂在頭上的,想要讓人不注意都難。

為了讓帽子變得更加顯眼,他便在帽子后面的翅膀下功夫,讓翅膀變大變長,所以他用薄鐵片等輕便的材料做骨架,將翅膀的長度增加到了一尺。

官員們戴上這種帽子之后,但凡有點小動作,帽子后面的翅膀就會晃來晃去十分顯眼,此外,官員們想要聚在一起交頭接耳,這種翅膀便會碰在一起,令人很是尷尬。

讓官員們移風易俗是件非常難的事情,更何況這種帽子戴起來很不舒服,好像腦袋背后真長了兩個翅膀,晃來晃去。

不過趙匡胤在這個帽子上嘗到了甜頭,自從官員們戴上這種帽子,朝堂之上安靜了不少,由此不得不夸趙匡胤是個聰明人。

所以他便以身作則,自己也戴起了這種帽子,以此來要求官員們必須要遵守朝廷的規章制度。

既然皇帝都戴了這種帽子,官員們即便想要反抗一下,也沒有什麼借口,只好默默地開始遵守,就這樣,長翅帽成為了宋朝朝堂之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只不過他們都沒有想到,這種帽子在后來會越來越長,甚至一側就達到了40厘米,再加上中間帽子的寬度,長翅帽總體的長度接近1米,當真是要飛了起來。

寇準與長翅帽

趙匡胤也知道這種帽子不適合一直帶著,所以也只要求官員們在上朝的時候戴,即便如此,戴長翅帽的時間也不短,畢竟每天都有早朝,所以 很多官員在不戴長翅帽的時候,也會做出戴著長翅帽的舉動。

比如說寇準就遇到了這麼一件好笑的事情。

寇準是宋朝的宰相,他是個好官,總喜歡深入基層,微服私訪,有一次,他將自己喬裝成讀書人的模樣與一位老者攀談。

這位老者對寇準非常尊敬,寇準很奇怪,他就對老者說:

您年紀比我大,您是長輩,怎麼還對我如此尊敬,我就是一介書生,理應尊敬您才是。

這位老者撲地便跪: 大人是朝廷命官,小的只是一介草民,小人不敢不尊敬大人。

寇準就很奇怪的問他是如何看穿自己的身份的,這位老者就說:

大人走路的時候小心翼翼,左顧右盼,生怕別人碰到你的帽子,很顯然,這是經常戴長翅帽才養成的習慣。

寇準聽后很無語,但是這也說明了,長翅帽確實夠長,走路的時候,總要仔細觀察周邊情況,畢竟將近一米長的翅膀戴在頭上,還是很礙事的。

不過隨著時間的變遷,這種礙事的長翅帽都一直在宋朝延續,畢竟這是他們的老祖宗的奇思妙想, 如果誰敢提出意見,那就是對皇帝的藐視,這會有殺身之罪。

所以他們只能任由這種帽子戴在頭上晃來晃去……

參考文獻:《宋史》等。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