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變暗」的首次發現,是來自于蘇黎世理工大學的一位地理研究者,那是 在20世紀80年代,該學者發現,相比三十年前,太陽到達地球表面的輻射,減少了近10%。自此以后,地球表面接收到的太陽輻射越來越少,也被各個科學家逐一發現。
例如 荷蘭以及以色列的科學家,他們對該數據進行了大量分析,最終得出結論,地球表面接收到的陽光確實越來越少了,幾乎每十年就會減少2%到3%。到了20世紀90年代,科學家們再次對此進行研究,發現太陽輻射減少的趨勢有明顯緩解。
本以為危機就會這樣過去,不過好景不長, 到了1990年,愛沙尼亞、蘇聯以及德國的科學家們,紛紛檢測出地球接收到的太陽輻射減少的現象。對此,全球科學家都為此現象取了名字, 叫作「全球變暗」。
為什麼會變暗呢?
那麼,地球為什麼會逐漸變暗呢? 實際上,太陽光在抵達地球時,通常有30%都會被重新反射回太空,而地球之所以變暗,就是因為有一些能夠反射太陽光的東西減少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要知道, 云層與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因為當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濃度濃度變高后,云層就會變得又薄又少。
并且 在云層,其中有20%左右的層積云都在低緯度,陽光通過云層照耀下來,就會被厚厚的層積云遮擋,層積云就會像一把遮陽傘一樣擋住陽光,也就是因為 層積云造成了地球的發光。
而現在, 二氧化碳濃度愈發增高,層積云也變得越來越薄,當陽光照耀至地球時,層積云沒有辦法遮擋,地球也就不會發光了,而陽光輻射則會直接射向地表。
由此可見, 地球變暗是因為大氣層的二氧化碳濃度變高,導致層積云變薄,而太陽光沒有反射物的遮擋,所以光亮逐漸變暗。總而言之,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都是因為全球變暖所導致的。
太陽輻射對于地球的作用
地球熱量的根本來源就是太陽輻射,按道理,在陽光照射不到地球時,地球的溫度應該是很低的,尤其是午夜十二點,就是溫度最低的時候, 不過地球的晝夜溫差卻沒有很大,這是因為地球也在向太空輻射能量的原因。
在 地球吸收了太陽輻射之后,地表會將這些輻射的能量收集起來,之后再以長波輻射的方式,將其反射給太空,因此,夜晚與白天的溫差就不會太大了。
不過, 地球向太空反射的長波輻射,對于浩瀚無比的宇宙來說,完全是微不足道,但對于地球本身就有著很大作用了, 在長波輻射遇到大氣層后,大氣層就會將其返送回地球。
但如今大氣層越來越薄,地球反射至太空的長波輻射也就白白飛走了,沒有了長波輻射的圍繞, 地球將在照不到太陽的時候變得極度寒冷,晝夜溫差變大。
也就是說, 大氣層相當于地球的一床被子,保護了地球的溫度,使其不會變得極端,但如今大氣層越來越薄,也是非常危險的一個情況。
全球變暗會對地球產生什麼影響?
那麼,地球變暗對于地球有什麼影響呢?太陽光發射得少了,也就 說明地球吸收的陽光變得多了,吸收得越多,地球熱量就會增加,氣溫就會上升。
要知道,在數十億年前,地球可是一個巨大的火球,如果不及時改變這樣的局面,說不一定地球會回到原來的模樣。
不過,很多人會說:「那還要很久呢,等到了那個時候,我們都已經不在了。」的確,以上是從長遠的角度來看,而要說到近期,就是地球上的冰雪以及云層會變少,比如我們地球兩端的 南極和北極,就開始逐漸融化,許多生物都面臨著危機。
除此之外, 地球的溫度會逐漸上升,地球將高頻率的出現極端氣象災害,要知道,在巨大的自然災害面前,人類是及其渺小的,要想奪走人類的生命,對于大自然來說簡直是易如反掌。
到那時,地表以及海水的水分都會因為蒸發而減少,降雨量也會急速下降,人類會陷入缺水的境地。
結語
所以,現如今全世界都在呼吁保護地球環境,否則人類將走向滅亡,這并不是空穴來風,也不是造謠欺騙,而是真實存在的事實 。對此, 科學院地質學家丁仲禮在接受采訪時還說過這樣一句話: 「人類不是在拯救地球,而是在拯救人類自己。」
不過, 人類如今已經意識到,不能再這樣毫無限制的利用地球能源,開始限制工業化,以節能減排為重要目標,開始向改善自然環境而努力,相信在人們的努力下,地球的氣候終將恢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