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建時代,皇權意味著一切,但是天下的皇帝只有一個,所以很多人為了自己的發展與家族的發展,都成了皇權的附庸。他們汲汲營營,只求皇帝能夠信賴、青睞他們,由此他們能夠獲得權力的一杯羹。
不過,有人處心積慮、汲汲營營,也有人忠君侍國,沒有那麼的要求,更沒有所謂的權力的瓜分。在漫長的古代歷史上,有很多這樣的人物。當然, 古代社會的性質決定了這類人物群體中女子比較少,但少不意味著沒有。在滿清歷史上,就有這樣一位女子,她靠著自己的能力受到了皇室的重視,得到了康熙的厚葬承諾,但是最后的結果表明康熙「說了謊」。那麼,這中間究竟有什麼緣由呢?
賴其訓迪,手教國書
古代有著漫長的發展歷史,不過在遠古的父權社會起,女子的地位就相對于男子而言比較低,她們成為了男人的附庸。這種情況,越隨著社會的發展,越表現的明顯。在早期的社會中,各種社會規則對女子的約束還沒有十分強烈,到了滿清時期,「后宮女子不得干政」已經成為社會共識。
但即便是在這種社會共識下,還是有一些人脫穎而出,走到了權力的中心,比如晚清的慈禧太后。當然,也有跟她同樣權力的女人,沒有擅權,這個女子就是走過了皇太極、順治、康熙三代皇帝的孝莊太后。而 孝莊太后身邊的蘇麻喇姑也是一個很了不得的女子。
她出身于牧人家庭,因為機緣巧合來到了尚未嫁人的孝莊身邊。在這里,因為年紀相仿,加之她們志趣相投,所以蘇麻喇姑跟孝莊成為了勝過主仆的好友。天命十年,孝莊嫁給了皇太極,而作為玩伴兼侍女的蘇麻喇姑也跟著來到了后金的盛京。
在這里,蘇麻喇姑充分發揮了她的能力。因為 孝莊是嫡福晉,所以她要統領后宮,而作為一把手的蘇麻喇姑自然也成為了管理后宮的實際掌權人。但熟悉清朝歷史的人都知道,皇太極算得上是早逝,他走的時候,兒子順治還不能掌握皇宮中的實際權力。因為以多爾袞為代表的親王爭相爭奪權力,都想成為大清的皇帝。
在這種權力傾軋下,孝莊作為一個女子,自然生存艱難,蘇麻喇姑更是不例外。不過,她在多爾袞等人的眼里,終究是仆人,不如孝莊那麼重要。所以孝莊被控制之后,順治皇帝也被控制,而蘇麻喇姑就成為了順治與孝莊中間的聯絡人。也正是因為她的聯絡與幫扶,最后大清的實際權柄才回到正統皇室繼承人手里。
但順治皇帝比之皇太極,他去世的更早,兒子福臨,也就是未來的康熙皇帝那時才六歲。 孝莊太后頂著壓力,在群狼環伺間,將福臨扶持上了皇位,并讓蘇麻喇姑教導康熙。從這里可以看出來,蘇麻喇姑的學識和教養很好,不然不會成為康熙的學識啟蒙人。
在蘇麻喇姑的教導下,康熙識文斷字,獲得啟蒙。但真正讓康熙皇帝十分感激蘇麻喇姑的事情是當年大清爆發了天花病。這種病癥存世幾千年都未被消滅,所以清朝的醫術再高明,也是不能根治的。
當時,眾位皇子都出宮隔離,而康熙皇帝年幼,又是帝王,需要在皇宮中。在這樣孤獨又絕望的環境中,是蘇麻喇姑每天在宮外隔離所和皇宮往返,悉心照顧康熙,才渡過了這樣艱難的時期。因此,康熙皇帝很是感念蘇麻喇姑的付出,承諾將來會厚葬她,并將其與皇家的孝莊太后合葬在一起。
然而,河北的蘇麻喇姑墓卻表明,康熙的承諾是一個「空頭支票」。
似是親人,非是皇室
雖然清朝的皇陵在河北,但是皇陵規模巨大,代表的是皇家的身份。 蘇麻喇姑的墓雖然也在河北昭陵,但是她的墓卻非常小,根本就不是康熙所謂的以妃嬪之禮厚葬的標準。 這個墓在昭陵的旁邊,入口處四四方方,只有矮小灰黑的石板,石板上有一個小口,只能彎腰進去。
進去之后,也 沒有皇家的奢華陪葬品,更沒有巨大的棺槨,相反,整個陵墓中只有一個小壇子,里面有灰。所以,這些墓中的事物都表明,蘇麻喇姑最后是被火化了,并且還只有一個骨灰壇,十分清冷凄清。
要知道,大清統治者雖然是滿人,但是他們還是十分崇尚入土為安的理念,死后用火化是不提倡的。畢竟,我們稍微了解歷史,就會發現古代的人十分忌諱火化,或許在他們看來火化之人都是十惡不赦之人。
那麼,蘇麻喇姑為何沒有被厚葬,并且被火化了呢?其實康熙皇帝當初承諾了,也這麼做了。而蘇麻喇姑的墓最終為何會沒有在皇陵,是因為 雍正皇帝認為「不妥」。在他看來,皇陵中安葬的是跟皇家息息相關的人,即便是康熙皇帝十分重視蘇麻喇姑,并且十分感念她,她也更改不了不是皇室之人的事實。
既然不是皇室的人,自然沒有在皇陵中的必要了,所以蘇麻喇姑的墓就被移出去了,而康熙皇帝的以「嬪妃之禮與孝莊合葬」的厚葬承諾也打了水漂。
結語
雖然在過去的歷史中,很少有女子能夠影響歷史政治的走向,畢竟他們在整個社會中都是點綴般的存在,即便是有的女子最后做下了一番大事業,但他們都跟后宮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很少有人能夠有置身于后宮之外的女子能夠影響歷史的發展。但是蘇麻喇姑做到了,她對康熙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
她的能力強,對整個清朝的發展很重大,甚至康熙還一度承諾,讓她跟孝莊太后厚葬在一起。但最后的結果表明,她在皇家人的眼里依舊是一個奴仆的身份,所以雍正才會給她置辦如此的小的墓。由此可見, 古代封建社會身份等級、皇家血緣分明,不看重這些。但也不可否認,這種偏見與觀念是過時的。無論何時,以能力看人才是最重要的,「狗眼看人低」終究是落后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