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竅玲瓏心」的典故最早出自《封神演義》,這里的「心」指的是臣子「比干」的心。
傳聞 「圣人心有七竅,食之可治百病。」于是比干被剖胸取心。
這不禁讓人疑惑,比干究竟是犯了什麼重罪,竟慘遭剖胸取心,難道就只是因為一句傳聞嗎?這未免太過荒唐!
死亡的實因——「妲己」
其實比干慘遭剖胸取心并不是單單因那一句傳聞,導致這件慘案的真實原因主要還是比干得罪了「妲己」——商紂王最愛的女人,又或者最愛的「狐妖」。
商紂王本名帝辛,是商朝最后一位君王,帝辛生性殘暴嗜血,在歷史上也是臭名昭著,他的一生奢靡無度,對百姓們刮盡民脂民膏, 民間的百姓們怨言載道,有怒不敢言。
百姓們只能每日期盼著有朝一日,上天能派下一位救世主來拯救自己脫離火海,帝辛這樣的人,實在算不上是一位好君王。
帝辛除了奢靡無度,好色以外,還非常自負,目中無人,一次,他竟在女媧的廟前大放厥詞,口吐污言穢語,絲毫不把萬民之母女媧娘娘放在眼里。
而這些都被天上的女媧聽見了,女媧十分憤怒,沒想到帝辛竟然如此目中無人,妄想褻瀆神靈,于是她便想直接殺了商紂王帝辛,但女媧轉念一想,自己身為萬民之母,天之神靈,怎可隨隨便便殺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凡人, 這樣傳出去必會遭到恥笑和謾罵。
可女媧始終難以咽下這口氣,雖然她無法親自動手殺了帝辛,但她可以派人毀了商朝的國運,讓帝辛成為一個喪國的千古罪人。
于是女媧派了狐妖妲己,去完成這項使命。
狐妖妲己化形為人,其貌花容月色,傾國傾城,嫵媚動人,一顰一笑間盡顯萬千情韻,在妲己的一步步設計下,商紂王果不其然落入了這個專門為他所設的陷阱中。
帝辛從未見過如此絕色的美人, 當即便將妲己接入宮中,冊為自己的王后。
而妲己也將禍國妖后的角色演得徹徹底底,她把商紂王迷得五迷三道,令其終日與自己在王宮中歌舞升平,王宮中日夜絲竹樂聲不斷,燈火通明,從此君王不早朝,日日沉溺溫柔鄉。
為博美人一笑,帝辛在王宮中大肆興建宮殿,將宮女侍衛們召集起來視作玩物,作為活靶子射箭玩樂,每日酒池肉林。
在帝辛的驕縱下,妲己變得越來越肆無忌憚,野心也越發地大了,將手伸到了朝堂之上。
帝辛對其是言聽計從,無論何事,哪怕是家國大事,妲己怎麼說,他就怎麼做,此舉無疑遭到了朝堂大臣的反對, 但提出反對的大臣,最終都落得了個悲慘結局。
臣子們慢慢對帝辛心灰意冷,即使心中有所想,也不敢在朝堂上奏,只能爛于自己肚中,久而久之勸諫的忠臣義士越來越少,那些阿諛奉承的諂媚之輩卻混得越發順風順水。
商朝的國運基本上算是到了頭,昏庸無道的君王,禍國殃民的妖后,注定了這個國家最終悲慘的結局, 但國之將破,傷的是所有對祖國懷有赤心的人!
忠肝義膽之士——「比干」
忠臣比干便是其中一位,比干不僅是商朝的宰相,還是帝辛的叔父,他無法眼睜睜地看著商朝的國運就此到頭,無法眼睜睜地看著大商毀在帝辛和禍國妖后妲己的手里。
比干將這一切,包括帝辛的昏庸無道,荒淫殘暴全都歸咎于妲己的身上。
他認為都是因為妲己迷惑了帝辛,才使得帝辛對朝政不聞不問,對忠臣賢良之士趕盡殺絕,讓那些整日只知溜須拍馬,阿諛奉承的諂媚小人得勢,禍亂朝綱。
比干下定決心,一定要將罪魁元首妲己殺死,只有這樣才能挽救商朝的國運。為此,比干整日和妲己對著干,不論明地里還是暗地里,兩人暗相爭斗,斗得是水火不容。
妲己對比干也是懷恨在心,所謂「成王敗寇」,不是比干死便是她亡, 是以一旦找到機會,必將其一舉擊殺。
沒過多久,這個機會便來了,比干燒了軒轅墳,還將妲己的不少同族子孫狐貍殺了,剝皮制衣,大鬧妲己的宴會,此舉無疑激怒了妲己,妲己怎樣都無法咽下這口氣,發誓定要讓比干血債血償。
妲己便與同為妖族的九頭雉雞精胡喜媚相互配合,在眾人面前演了一出氣急攻心身患重病,藥石無用,無藥可救的好戲,并找人告訴商紂王帝辛,只有圣人比干的七竅玲瓏心才可救得妲己一命。
比干最終還是低估了妲己在商紂王帝辛心里的位置,為了妲己,帝辛寧可將這天下不要,又豈會在乎比干的區區一條小命, 在帝辛眼里,什麼都沒有妲己重要。
帝辛見妲己臥病在床,渾渾噩噩,心被揪成了一團,召盡宮中所有御醫為妲己診治,可惜的是這些御醫早就被妲己收買,他們告訴紂王: 「妲己此病甚是嚴重,已經到了藥石無用,束手無策的地步,就算是神仙來了恐怕都難以救回了。」
聽聞御醫所說之后,帝辛心急如焚,現在不管是誰,只要能救妲己,不管需要什麼,帝辛都會答應。
就這樣,在妲己的安排下,一名號稱江湖第一術士的道士來到了帝辛面前,他告訴帝辛,妲己其實也并不是無藥可救,這世間還有一物可以救回王后妲己,那便是傳說有七竅的圣人之心,此心可治世間百病。
妲己便向帝辛說: 「世人都說宰相比干是大商朝的圣人,妾認為比干的心便是這傳聞中的七竅玲瓏心,求求大王挖了比干的心,救妲己一命吧!」
美人都這樣說了,帝辛哪有不按之辦的道理?當即便召宰相比干覲見,比干在聽聞事情的來龍去脈后大笑自嘲: 「沒想到陛下竟然相信妲己這個妖女如此荒唐的話,真的要將微臣剖胸取心,比干此生真是可悲啊!陛下可真是太讓微臣寒心了!」
「若是臣不肯給心,陛下當如何?」
帝辛: 「殺。」
比干仰天而笑,隨后親手用刀破開了自己的胸膛,掏出自己的心,扔給了帝辛,離開了王宮。
「難逃一死」
按理說人若是沒了心臟,定然是無法繼續活下去的,可為什麼「比干」被挖了心臟后,還能安然無恙地走出宮門呢?
這就離不開姜子牙了, 姜子牙此人聲名顯赫,神通廣大,是周朝的開國功臣。
在《封神演義》中,更是將姜子牙描繪得如神仙般神通廣大,早在比干被剖心之前兩人便已結識,雖然帝辛不是一個好的君王,但比干絕對是一位好的臣子,姜子牙對其也十分欣賞。
他預料到比干會遭此一劫,被挖心而死,于是贈送給了比干一張符紙。姜子牙告訴比干,在剖胸取心之前將符紙燒掉化于水中,喝下此符水可保得一命,比干在進王宮之前便預感到了此劫,提前喝下了姜子牙為其準備的符水,這才保得一命。
但明明已經活下來的比干,為何在見過一位賣菜老婦后又死了呢?
這是因在姜子牙給其符紙之時,還曾留有一句話,在比干保得一命離開王宮后,要到市集尋一位賣菜老媼,向其詢問: 「人若是沒了心,是否還能活?」
答案若是不能活,那比干須得當場自盡,答案若是為「人無心也可活」,那比干就躲過死劫。
比干在離開王宮后,便按照姜子牙所說,尋了一位賣菜的老媼向其詢問,不承想此人竟是妲己所化,原來妲己早就知道比干同姜子牙之間所發生的一切, 故而在比干離開后,就化身老媼在此等著比干,答其所問,斷其最后的希望。
比干在聽完老媼回答「不能活」后,當場自盡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