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為什麼會迅速滅亡?除了人禍以外,還有一緣故無人可破

天空之城 2022/12/05 檢舉 我要評論

元朝是中國歷史上首個由非漢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也是中國歷史上疆域最遼闊的王朝,巔峰時期國土面積1372萬平方公里。不過元朝雖然盛極一時,但它的國祚卻相當短暫,從1279年崖山海戰統一中國,到1368年元朝滅亡,其保持統治時間不足90年。那麼問題來了,元朝為什麼那麼快就滅亡了呢?

有人認為元朝之所以短命是因為統治者殘暴無道,因此導致天怒人怨,才釀成了亡國慘案。也有人認為,元朝統治者不是漢人,所以難以駕馭人口占絕大多數的漢民族,所以才會滅亡。其實這些觀點都有點想當然。

事實上在元朝統治時期,普通老百姓的日子與生活在歷史上其他朝代沒多少區別,并非許多人想象中的那樣全部在水深火熱中掙扎。至于少數難以駕馭多數的說法就更不靠譜了,因為后來的清朝也是由非漢族所建立,但其統治的穩定性甚至超過了其前任明朝。

元朝之所以國祚不長,首要原因是時運不濟。許多人都知道明末小冰河時期給大明王朝帶來了致命一擊,可事實上這場天災并非明朝專屬。科學家通過對青藏高原冰川中碳同位素測試發現,冰川推進的最早時間出現在1270年(元朝創建于1271年),結束于1715年(清朝康熙五十四年)。

也就是說,這個小冰河時期整整延續了400多年,期間雖然氣溫有高有低,但總體溫度比正常時期都要低很多。

根據《元史》中關于天氣的記載,在元順帝(元朝末代皇帝)統治時期,平均兩年就會出現一次極寒天氣,天災導致糧食大幅減產,進而引發社會動蕩。元末各屆朝廷都盡了最大努力試圖解決天災帶來的影響,他們在賑災方面認真負責、富有經驗,并不比中國歷史上的其他朝代做得差。

可是面對如此不斷反復的自然災害,可能任何一個朝廷都對此束手無策,元朝統治者只能眼睜睜看著這一ㄙˇ結慢慢將自己推向絕境。換句話說,如果當時的正常年景如果能多一些的話,元朝國祚的延續時間很可能會比實際存在實際長很多。

造成元朝滅亡的另一個原因就是統治階層內斗不斷。元朝從始至終都在一個重要問題上搖擺不定,那就是到底應該走漢化路線,采用儒家思想治理國家;還是走蒙古路線,采用蒙古傳統治國。

當時關于到底走哪條路線的問題在元朝高層內部爭論不斷,最后發展到了兵戎相見,互相內耗。在忽必烈去世后到元順帝即位前,短短39年時間里,元朝更換了九位皇帝。嚴重內耗極大削弱了元朝的實力和凝聚力。

元順帝在位前期曾重用名臣脫脫,他的地位和重要性就相當于元朝的「諸葛亮」。脫脫在行政和軍事方面都有杰出成就,在他擔任中書右丞相期間,由于改革措施得當,元朝諸多積弊得到有效解決。脫脫還創造了一個全國性的鎮壓「機器」,他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隨時建立與解散較大的軍事組織,并確保不會導致基層軍隊出現混亂局面。當需要動員大規模軍隊的行動,脫脫都是親自參與指揮,以防止軍隊將領擁兵自重。

然而正所謂是「木秀于林風必摧之」,脫脫的成績很快就遭到了元順帝身邊一些小人的嫉妒。他們不斷在元順帝身邊抨擊脫脫的種種不是,久而久之,元順帝心里也不免有所懷疑。1355年1月,就在脫脫率軍征討農民起義軍領袖張士誠即將取勝的時候,元順帝卻將其解職流放。隨脫脫出征的元軍將士們看到主帥無故被撤,頓時人心惶惶,亂作一團。最終元軍主力全線崩潰,由勝轉敗。

持續的天災導致各地起義軍發展成星火燎原之勢,而不斷內斗又讓朝廷中央權力被架空,特別是在脫脫被流放后,他此前推行的政/策也全部被推翻,結果元朝各行省的控制權都落到了地方長官手中,軍閥林立的局面開始出現,整個國家很快就陷入了失控狀態。元朝末年出現了一種非常奇葩的局面:朝廷、軍閥、農民起義軍等勢力各自為戰,元朝政府雖然在名義上還保留著作為全國政權的正統性,但實際卻徹底失去了對國家的掌控力。

1368年八月,剛剛在南京建立明朝政權的明太祖朱元璋下令揮師北伐,結果明軍僅用了一個月時間就攻克元朝京師大都,由此可見元朝在其最后階段已弱到了什麼程度。

參考文獻:《元史》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