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卻歸來、再續漢陽游,騎黃鶴。」——岳飛《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
岳飛十幾年戎馬生涯,在整個南宋就像是一柄寶刀,和脆弱軟弱的朝臣不一樣,他一直堅持抗金,堅持收復河山,他也確實這麼做了,揮師北伐,打敗金軍,迅速收復鄭州、洛陽,可惜最后被奸人陷害,這也注定了南宋的結局是屬于自毀長城,不過英雄雖4、精神長存,在后來的清朝,人們見證了一個「岳飛2.0」。
這位岳飛2.0叫做岳鐘琪,當初岳飛身4時,三子岳霖、四子岳震、五子岳霆雖然被流放,但最終還是逃過一劫,岳飛平反之后,他們堅持廣集岳飛遺事,編撰成一套《鄂國金佗稡編》,岳飛的詩詞也得以重現光彩,在為官上更是清貧賢明,做人上真誠以待,將「正己而后可以正物,自治而后可以治人」的岳飛家訓很好傳承了下去。
岳鐘琪也深受其感,作為第21世嫡孫,終日習文習武,尤其最愛兵書,大家還在捏泥巴的時候,他就自創了石頭布陣打仗的游戲,而且還有懲罰,不過他都沒有受過,屢戰屢勝,其他少年都怕他怕得不行,再長大一點動不動就找軍士們談將論兵,其中心思巧異,令不少人嘖嘖稱奇,甘拜下風。
當時他的父親也是康熙手下的名將,常年征戰四方,所以他也經常接觸父親的圈子,看多了父親的英姿,原來越想要打仗,盡管最一開始的時候康熙給他安排的是文職,不過后來他屢次表示不滿意,1711年自己提出要改成武職,做了四川三品游擊武官,踏上了他夢寐以求的戎馬征程。
一開始他沒有太多表現的機會,因為當時清朝還是很厲害的,畢竟他們本來就是少數民族,和蒙古族、藏族等打交道都習慣了,加上帝王們也喪心病狂熱衷擴大疆土,因此朝廷中人才濟濟,還用不上他,和岳飛那時候的情況倒是完全不一樣,但他也并不灰心喪氣,一直在等待機會,終于準噶爾打算和沙俄勾結吞并西藏,并且已成功大半。
岳鐘琪臨危受命提拔為四川副將,當時他32歲,僅帶領600精兵,就自行去招撫兩座城池的叛軍,招撫不成,他于是當機立斷,設計殺害了好幾位首領,將他們3000人的隊伍打得稀巴爛,接下來就順利更多了,雖然沒有大軍的支持,當時他帶著會藏語的30人孤軍深入,一下就拿到了6各部落的成績。
首次真正意義上的出征就有這樣的成績,康熙自然高興,岳鐘琪卻并沒有沉浸在喜悅中,很快他又在清平西藏之事上立了大功,公元1721年康熙遷他為四川提督,然后他再次被派去解決侵害的問題,進退得宜的作戰步驟,運籌帷幄的思想格局,讓他屢戰屢勝,公元1724年帶著精兵五千,他成功收復60萬平方華里的土地,升為太子太保。
不過相信大家也發現了,岳鐘琪是漢人,清朝是滿人,在后代不少人眼中他雖然有不下岳飛的功績,但是卻根本比不得岳飛,因為他在為侵略中原的異族做事,另一方面他不僅僅不被漢人所容,其實也一直受到滿人的猜忌,尤其是那時候他能力越來越強,康熙去世,雍正上位,有人就開始栽贓他,歷史出現了驚人的相似。
猶記得當年岳飛在前面浴血奮戰,后方秦檜等人卻執著于算計他,如今岳鐘琪剛剛成為甘肅巡撫,有人就迫不及待了,公元1727年的一日,一個乞丐披頭散發,在大街上赤足狂奔,口中高呼:「岳鐘琪要造反了!岳鐘琪要造反了!」雖然后來確認他是瘋子,也將他斬首示眾了,但臟污才剛剛開始。
埋下禍根的是1728年一位叫做曾靜的秀才,估計也是被安排好的,寫信給岳鐘琪的時候,一邊對雍正責罵,一邊讓他為宋明復仇,還說到了岳飛的事跡,但凡是個人都不相信這曾靜是真的想光復漢室,岳鐘琪也不相信,假裝同意后騙出他們并抓捕,雖然后來雍正承認了他的重心,還加封他為寧遠大將軍,但事態一發不可收拾。
因為這時候他敗戰了,原本他只是去收拾殘局的,不料對方詐降還提供假情報,導致事態一發不可收拾,岳鐘琪多次進行挽回,但收效甚微,雍正想起之前的流言,疑心他是不是故意打敗仗,越來越氣惱,多次當場責難于他,鄂爾泰覺得他已經失寵,趁機彈劾,于是但岳鐘琪風塵仆仆歸京后,直接被捕入獄,而且一開始雍正居然還想除掉他。
岳鐘琪的一生可以說就這麼結束了,雍正從來沒有為他平反,后來將他貶為庶人,實在是沒人可用的時候,才將啟用,不過岳鐘琪先是面臨長子去世,而他自己的身體也不好了,但即便是這樣1754年他拖著病體還率領大軍鎮壓了聚眾反清的邪教,不過雖然成功,大軍返回途中,他卻病情惡化,溘然長逝。
可以說岳鐘琪和岳飛一樣都很不幸,最大的不幸就是生錯了朝代,如果岳飛是在明朝,他可以與群雄逐鹿,抗金抗原抗滿都無人可擋,如果岳鐘琪不是在清朝,他就不用被人罵叛徒,又被人罵異途,他們都是民族的大英雄,區別只在于一個是漢族的大英雄,一個是滿族的大英雄,但同時他們都是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