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紀元】石炭紀是巨蟲的時代,它們為何會滅亡?巨蟲的落幕從雨林崩潰開始

天空之城 2022/10/18 檢舉 我要評論

地球是一顆宜居星球,但它并不是為生命所特別設計的,所以地球的環境會不斷發生著變化,這就決定了沒有任何一種生命形式可以長久在地球這個舞台上扮演著主角。

地球已經存在了46億年,而生命大概起源于35億年之前,在這漫長的歲月中,曾經出現過大量各具特色的生命形式,而它們之中的大多數在精彩過后便又消失在了歲月的長河中。在地球多變的生命史上,曾經有過一個巨蟲統治的時期,我們將這一時期命名為「石炭紀」,翼展達到0.7米的巨脈蜻蜓以及體長在2米以上的馬陸就活躍于這一時期。

巨蟲的崛起是石炭紀特有的自然環境所造就的。

石炭紀早期,地球植物開始飛速發展,裸子植物、蕨類植物迅速地占領了陸地上的每一個角落。大量的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轉化為自身的有機物,并向空氣中排出氧氣,于是地球大氣結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二氧化碳濃度逐漸降低,而氧氣含量迅速增加。昆蟲們的呼吸方式與脊椎動物大不相同,它們沒有被稱作「鰓」或「肺」的器官,它們呼吸依靠的是遍布于身體上的氣門。

氧氣從氣門進入,而后被直接輸送到身體各處,這種呼吸方式就決定了氧氣的短途運輸效率極高,而長途運輸則力不從心。

恰好,石炭紀的高氧環境很好地彌補了昆蟲們呼吸方式上的劣勢,于是昆蟲們的體型開始逐漸增大,很快,地球迎來了一個巨蟲統治的時代。那麼這些巨蟲又是如何退出歷史舞台的呢?有人認為巨蟲的落幕是由于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從海洋來到了陸地,事實上并非如此。

最初來到陸地的兩棲類和爬行類動物整體是比較弱小的,它們非但不能對這些巨蟲造成威脅,反而還成為了巨蟲們的食物,真正導致巨蟲時代落幕的還是地球環境的變化。

在自然規則中有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那就是任何一種生物的發展都會逐漸將自己推向毀滅的終點,植物在石炭紀蓬勃發展,而大量的植物迅速降低了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這導致氣溫迅速下降,很快在地球兩極就出現了冰蓋,而冰蓋的反照率很高,越來越多的陽光被反射回大氣中,這使得地表溫度進一步下降。

地表溫度的下降加劇了冰蓋的蔓延,這使得空氣中的水分降低,地球逐漸變得干燥。

另一方面,大量的植物不斷生產著氧氣,高氧、寒冷、干燥,這些詞匯加在一起會發生什麼?是的,火災。只需要一個起因,比如一道閃電,大片的森林就會化身為火海,于是火災在地球上此起彼伏,這就是著名的「石炭紀雨林崩潰事件」。雨林的崩潰使得巨蟲的生存環境一下子變得惡劣了起來,但這只是開始,接下來一系列的環境變化開始將巨蟲們逐漸推向深淵。

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過程只是將碳固化了下來,而隨著焚燒,這些被固化的碳又重新回到了大氣之中。

另一方面,此時的地殼運動開始變得活躍,火山的頻繁噴發又點燃了深埋于地下的煤層,于是大量的二氧化碳開始回歸大氣,地球的氣溫重新開始升高。一方面是氧氣含量的急劇下降,另一方面是不可遏制的全球變暖,巨蟲們終于再也扛不住了,大量的巨蟲窒息離去,喜歡溫暖潮濕環境的爬行動物開始成為地球生命的主角。至此,地球的生命史又邁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