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為止,地球大氣中速度最快的人造物是什麼?對于這個問題,相信很多人第一時間會想到火箭、遠超音速的飛行器、重返地球大氣層的航天器等等代表現代人類科技巔峰的人造物,然而實際情況卻并非如此,因為這個問題的正確答案是:一個井蓋。
一個井蓋,為什麼會成為迄今為止地球大氣中速度最快的人造物呢?這就要從1957年8月27日的一次地下核爆實驗開始講起了,該實驗來自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Los Alamos Laboratory),實驗代號為「帕斯卡-A」(Pascal-A),實驗地點位于美國新墨西哥州。
「帕斯卡-A」是一項地下豎井實驗,其實驗內容可以簡單地概括為,先挖一個直徑約1.2米、深度約150米的豎井,然后在豎井的底部設置好核爆裝置,在準備工作做好之后,研究人員就會啟動核爆裝置,隨后通過現場的儀器收集核爆后的各種數據,用于后續的研究。
根據設想,此次實驗釋放出的能量相當于1公斤TNT當量,其規模可以說是非常小了,不過為了防止出現意外,人們還是在核爆裝置的上方設置了一個重約數噸、由混凝土構成的「罩子」,其厚度約為1.5米,除此之外,人們還在豎井的頂部安裝了一個厚度超過10厘米、由實心鋼板制成的井蓋。
后來發生的事情表明,這種防止意外的措施并不是多余的。由于研究人員在計算過程中出現了失誤,此次實驗中的核爆裝置釋放出的能量比設想中的高出了30萬倍左右,大概相當于300噸TNT當量。
核爆裝置啟動的一瞬間,其上方的「混凝土罩子」就被熾熱的高溫氣化,在巨大能量的驅動下,大量的高溫物質以超高的速度沿著豎井的井壁扶搖直上,在這個時候,如果位于豎井頂端的那一個井蓋會說話,那麼它就應該會表示:「我只是一個普通的井蓋,我現在很慌……」
現場的高速攝像機捕捉到了這個井蓋「一飛沖天」的場景,令人吃驚的是,盡管高速攝像機的鏡頭拉得很遠,其拍攝范圍已經包括了豎井上方的很大一部分空間,但這個井蓋在拍攝到的影像中卻只出現了1幀。
需要知道的是,當時的高速攝像機每一秒鐘可以拍攝1000幀,也就是說,在0.001秒之內,這個井蓋就飛出了高速攝像機的拍攝范圍,其速度之快可想而知。
根據研究人員的估算,在這個井蓋「起飛」的一瞬間,其速度可以達到每秒鐘70公里,甚至更高,這遠遠地超過了當時其他的在地球大氣中飛行的人造物,實際上,就算是現在,也沒有任何人造物可以與之相比,所以這個井蓋也就理所當然地成為了「迄今為止地球大氣中速度最快的人造物」。
看到這里,相信大家一定會很關心這個井蓋后來怎麼樣了,遺憾的是,到目前為止,人們都沒有發現過這個井蓋的任何蹤跡,所以對于這個問題,人們只能提出一些猜測。
有人認為,這個井蓋可能飛出了地球的大氣層,而以它的速度,即使是太陽的引力也無法將其束縛,所以這個井蓋最終將會飛出太陽系,成為一個「星際人造物」,從初始情況來看的話,它將向武仙座方向一直飛行。
不過更多的人認為,這個井蓋不可能飛出地球的大氣層,這主要有三個干擾因素:1、空氣的阻力;2、地球的引力;3、當這個井蓋在大氣層中高速飛行時,會與空氣發生劇烈的相互作用,從而導致高溫的產生,與此同時,井蓋的內部結構也會因此而承受巨大的壓力。
在這些干擾因素的制約下,這個井蓋就只能有兩種結局,一種結局是,它會化成一顆自下而上的「人造流星」,并最終在大氣層中燒蝕殆盡。
另一種結局則是,在空氣阻力和地球引力的作用下,這個井蓋的速度將會急劇降低,如此一來,它就有可能留下一部分殘骸,當其達到最高點之后就會向下墜落,最終掉在地球表面的某一個人跡罕至的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