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
航空航天已經成為了這個時代的主題,人類對于地球的探索已經陷入了瓶頸,地球上幾乎所有物質都已經被人類發現,因此我們必須把目光放在更為廣闊的宇宙空間,才能有機會實現技術層面的突破和文明的整體進步。
但是,我們嘗試的時間實在是有些太久了, 自1957年10月4號蘇聯人發射的斯普特尼1號開始,幾乎所有有能力的國家都對宇宙進行了探索,人們在太空中發射了大量的火箭,也的確推進了天文學的發展。
但這些火箭報廢之后,有很大一部分卻沒有得到合理的回收,這也就導致目前的地月之間有著大量人造垃圾的存在。根據天文學家們的估計: 目前的月球周邊至少有著200噸人類生產的垃圾。毫不夸張的說,月球已經被垃圾「圍城」了。
人類對月球的探索
作為整個太空當中距離地球最近的星體,人們在進行宇宙探索的第一站當然只能是月球,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美蘇兩國競爭期間對月球發射了大量的探測裝置, 美國人甚至還成功將阿姆斯特朗等宇航員送上了月球。
在當時,幾乎所有人都對月球探索這一件事抱有極大的信心,認為人類很快就能在月球上建立一個新的宇宙家園,但這麼多年過去了, 我們對月球的探索卻幾乎依舊停留在原階段。
我們可以拍攝大量的月球照片,可以從月球上帶回一些土壤,但也就僅此而已,我們還沒有辦法對月球進行更深一步的探索。
而從近期月球上的照片上我們可以看出: 月球上已經出現了一定數量的人類垃圾,這些垃圾普遍是已經報廢的航天器材的零件,這些稀奇古怪的東西在潔白的月球表面顯得有些格格不入。
月球上的垃圾一覽
正如前文所說,美國人早在上個世紀60年代就已經實現了載人航天,他們成功將宇航員送上月球。但是,在返航的過程中,那些曾經搭載著宇航員的登月艙,卻無法跟隨返程飛船回到地球。 如果不經過后續處理的話,這些垃圾將會永久性的駐留在月球表面。
在阿波羅的6次登月計劃中,每次都會在月球上遺留很大一部分的登月艙等報廢零件,這些零件加在一起已經有了70噸左右的重量。
雖然這個數字在航空航天領域不算很大,但月球的表面也的確是被人類的垃圾所污染了。
而最讓人難以接受的是:除了這些航天器具的零件之外,在月球上還很可能有著人類的生活垃圾存在。根據爆料, 美國人在登月的過程中,將太空艙內的尿袋,嘔吐物,甚至照相機和紙尿褲都留在了月球。
這樣的行為看上去的確不太環保,但也是無奈之舉,為了確保返航順利,任何不必要的重量都不能攜帶,阿姆斯特朗等宇航員們也只能將自己的糞便等生活垃圾扔在月球。
月球上的其他垃圾
除了宇航員的生活垃圾以及航天器的發射結構之外,在月球上其實還有著許多人類生產的月球實驗道具, 這些實驗道具包括月球車,對地信號發射台等一系列尖端的人類科技。
這些儀器在設計之初就從沒有想過要返航,因為它們所監測到的數據是可以和地球同步的,而在對月球進行了必要的偵查之后, 這些儀器也就失去了利用價值,只能成為月球上飄蕩的垃圾。
更不用提那些原本被設計返航,但卻在運轉的過程中出現故障的探測器了。
我們當然無法派遣專家到月球上進行維修,這些體型更大的探測器也在月球上長期駐留,干擾了月球的環境。
這些雜七雜八的垃圾加在一起,重量可以很輕松的突破200噸,這還是天文學家們的保守估計,天知道現在的月球表面究竟是什麼樣。
這樣做對嗎?
很多人可能覺得我們將垃圾隨意遺棄在月球是一件很不環保的事,但是環保這個概念其實并不適用于月球。
在幾十年來的觀測之中,我們可以確定一個事實: 月球基本不存在可以產生生命的必要條件,在這顆星球上,除了土壤和巖石以及各種微量元素之外基本沒有其他物質,更不用提生命了。
而且,月球再不濟也是一顆衛星,自身的體積還是很大的,200噸垃圾對于它來講只是杯水車薪,所以我們在目前其實不必過于擔心月球表面被人為污染的無法觀測。
人類與月球的未來
隨著科技的發展,太空站的建設已經被提上了日程,包括我國在內的很多國家都希望在月球建造空間站,實現短期的人類移民和月球工作,這項技術的難度雖然很大,但也已經被提上了日程。
在我國的航天發展規劃當中,到了2030年,我國就要初步建設月球空間站,為載人登月做出準備,而美國在近期的重返月球計劃「阿爾忒彌斯」也實現了關鍵性的進步和突破,也許在本世代,人類就有機會在月球上安家落戶了。
結語
雖然目前的太空垃圾還沒有對月球的正常運轉和人類觀測產生過分的不良影響,但這依舊是一件值得注意的事情。
如果人類發展的最終目標是星辰大海,那麼我們就一定要注意太空垃圾的數量控制,只有這樣,才能夠以一個幾乎原生的狀態對其他星球進行探索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