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寒武紀生物大爆發之后,日月輪轉、滄海桑田, 地球食物鏈頂端的 霸主 更換了一代又一代,在這場戰役當中,有靠著運氣登頂的食素霸主水龍獸,也有一直在努力但是永遠都是「老二」的鯊魚。
總之,在不斷地更迭下, 物種一直處在進化當中。這之中,在寶座上堅持最久的應該就是 恐龍了,它也算得上是離人類最近的「前朝王者」。按照恐龍在地球上的存在時間以及統計時間來說, 這家伙應該早就飛升創造文明了,可是事實上卻沒有。
那麼,為什麼恐龍統治了地球1億7千萬年,依舊沒有進化成高等智慧生物呢?如果恐龍創造出了文明,那將會是怎樣的時代呢?恐龍若是沒有滅絕,人類又將會面臨怎樣的境況?
恐龍統治地球的歲月
一直以來,人類對于在我們之前出現過的那些古老的生物一直都十分好奇,其中熱度最高的可能就是 「恐龍」了。這種曾統治地球1億7千萬年之久的生物, 其體格和戰斗力都是人類的數倍。
實際上,如果咱們將地球的歷代霸主放在一起進行決戰, 那麼唯一創造出文明的人類可能是最早死的,畢竟咱們的肉體實在是太脆弱了。
恐龍的生存時間主要在三疊紀中晚期至白堊紀末期,在這期間,恐龍家族不僅變得異常龐大,還遍及到了全球各地。
恐龍家族當中比較出名的有暴龍、霸王龍、梁龍、翼龍等等,這幾種恐龍都是電影當中的常客。作為當時的霸主, 恐龍不僅在體型上有著絕對的優勢,在攻擊器官上也是進化得相當「完美」,利爪、尖牙再加上小山似的體型,無疑是諸多生物當中的 佼佼者。
那時,肉食恐龍毫無意外地成為了食物鏈的頂層。在這種情況下, 恐龍開始了統治地球的日子,而這個霸主的王座,一坐就是 1億7千萬年。
而反觀人類的誕生已有幾百萬年,文明史是6000多年。按照這種情況來說, 恐龍應該早就進化成了高等智慧生物,甚至有足夠的時間創造出更璀璨的文明,可為何卻遲遲沒有演化出文明的形態呢?
為何沒進化成高等智慧生物?
相信看過《侏羅紀公園》的人都能感受到, 恐龍是一種 非常聰明 的生物。雖然影片當中有夸張的成分,但是能夠統治地球這麼久,沒兩把刷子是不可能的。因此,大部分科學家都認為恐龍并不會因為龐大的體型限制,而顯得呆頭呆腦的, 反而非常的聰明。
可是為何經過了這麼久的積淀,卻遲遲沒有進化成高等智慧生物呢?對于這一問題,科學家給出了以下幾個原因,大家可以看看哪個影響更大。
首先就是要明白 「進化」的本質是不斷地基因突變,而這些基因突變要從個體擴散到整個種群, 成為種群優勢其實是相當困難的。而且每種生物在進化當中所做的選擇天差地別。
顯然,當時已經成為地球霸主的恐龍已經可以憑借強悍的武力值成為食物鏈的榜首了,并且用于捕獵的智慧它們也都已經具備了。在這種情況下,站在恐龍的視角下, 完全沒必要選擇去進化智慧。
此外,除了食草恐龍以外, 大部分食肉恐龍都喜歡獨來獨往,不論是捕獵還是享用美食,并且還有著極強的領地意識。在這種情況下,恐龍沒法成為一種 「社會性生物」, 更不會在群體智慧的碰撞之下產生更多有關締造文明的點子。
其次就是恐龍當時所處的 環境 并不樂觀,別看恐龍統治了地球1億7千萬年,但是在這個漫長的進化歷程當中,地球環境并沒有給恐龍發育太多助力。可以說除了助它登上了霸主之位以外, 嚴酷的環境一直都在阻止恐龍朝著智慧生物進化。
畢竟想成為智慧生物,首先就要進化大腦, 而大腦太大對于需要敏捷奔跑捕獵的恐龍來說也是缺點。而且當時的恐龍為了適應地球的環境,一門心思都撲在如何點「外部防御」上了,根本無暇顧及進化大腦這件事情。
最后就是 生物競爭。雖然有可能會使某個物種滅亡,但也有可能會使它更強。而恐龍統治地球的那些年當中, 它并沒有面對什麼太大的生物競爭,所以進化的方向屬于在原基礎上不斷加強就好了,完全不用思考需不需要搞點新的東西出來。
綜上所述, 生物的進化是受到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并不是只要存在的時間夠長,就一定能夠進化成高等智慧生物,或者說創造出文明。實際上,如果讓人類的演化史重演一遍, 我們都不一定能走到今天這一步,創造出這樣璀璨的文明。
不過,也有許多科學家認為,根據發掘出來的部分恐龍化石來看,如果那場滅絕的災難未曾降臨, 那麼它們還是有可能進化成高等智慧生物的,他們稱其為 「恐龍人」。
恐龍進化成「恐龍人」
對于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恐龍滅絕的,科學界一直眾說紛紜,目前備受認可的就是 小行星撞擊事件。 因為劇烈的撞擊使得大量的塵埃被揚起遮住了大氣層,讓光照難以進入。
在這種情況下,氣候發生了變化, 而處于底層的食草恐龍生存受到了影響,從而導致了后來的連鎖反應。
在滅絕之題尚無定論的時候,加拿大的古生物學家拉塞爾和其同事,在加拿大阿爾伯達省立公園當中發現了一種恐龍的化石,他們將其命名為 「傷齒龍」。這家伙的特殊之處在于,腦袋特別大, 且腦容量和體型相比,也明顯更大。
因此,激動的拉塞爾于1982年就提出, 「傷齒龍」的身體構造可能說明它們已經開始進化大腦了,如果再給它們一些時間,那麼它們可能真的會進化成「恐龍人」。
資料顯示,傷齒龍是群居的,并且它們有著明顯的社會性,其EQ甚至達到了5.3左右,這意味著它們和今天某些聰明的鳥類十分類似。
當然這個稱呼只是方便大家更好地將其當成高等智慧生物,并不是說它們最終會變得和人一樣。
科學家猜測,如果恐龍真的進化出類似于人類的智慧,那麼它們創造出來的文明可能跟人類文明的差距要大一些。 畢竟它們有 體型 的優勢,前期想創造一些極具規模的建筑應該比較容易。
此外,很難說當恐龍在這個過程當中會不會走上別的道路, 進化出一些我們無法想象的特征。不過世界就是這樣充滿偶然性,在這1億7千萬年之間,恐龍都沒有抓住機會,到了滅絕的時候再去后悔肯定是來不及的。
值得一提的是,對于 人類來說,恐龍的滅絕無疑是件好事, 因為如果它們不死,那麼哺乳動物將永遠躲在暗處,不會迎來進化的[高·潮]。
恐龍的滅絕就像是人類崛起的一個伏筆,如果這個強大的敵人一直占據著寶座,那麼憑哺乳動物當時的情況,肯定是無法走向繁榮的。
從以上這點來說,人類確實是幸運的。雖然我們在日后也面對了不少強勁的對手, 但是相較于恐龍或者「恐龍人」來說,這些已經算是好的了。當然,對于任何一種成為食物鏈霸主的生物,人類都是敬佩的,因為它們代表著那個時代絕對的智慧與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