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開普勒太空望遠鏡之后,新的近日軌道望遠鏡「苔絲」接過了開普勒的重任,繼續幫助人們向遙遠的星空探索,越來越多的類地行星出現在了人們的視野中。
近日,天文學家再一次發現了一顆超地球,令人振奮的是,這顆星球距離地球僅有100光年的距離。這比人類既往發現的所有類地行星都要近,或許在不遠的未來,人類進行大規模星系移民即將成為可能。
如果我們站在上帝視角來看地球,會發現地球是一個在深邃的太空背景下呈現純凈的蔚藍色,海洋占據了整個地球面積的71%。
作為巖質行星的地球, 水可以算是星球構成中的輕物質,僅僅占地球總質量的百分之一。微不足道的百分之一卻孕育了萬千的生命和人類的文明。 新發現的這顆超級地球卻比地球還要「水」。天文學家將其命名為 T1452 b。
根據測算,T1452 b的質量大約是地球的4.8倍。整個星球的體積也比地球大了近乎一倍。可在如此大的身材差面前,T1452 b的密度卻和地球并沒有太大差別,這意味著有絕大部分的輕物質參與了這顆星球的形成,作為與地球一樣的巖質星球,唯一的解釋就是大量的水覆蓋在這顆星球的表面,甚至在地殼深處也有大量水的存在。根據測算,T1452 b總體質量的30%都可能是由水構成。
這是非常可怕的數字,試想,僅僅占總質量百分之一的水就已經構成了占據地球總面積71%的海洋,由此推算,海洋、湖泊將占據T1452 b的絕大部分表面,在這里,陸地將成為十分珍貴的存在。如果這顆星球上也有文明存在,那麼人地矛盾將極為尖銳,這哪里是巖質星球?分明是宇宙超級大水庫。
與地球不同,T1452 b圍繞著一顆紅矮星進行公轉,根據它的質量推測,T1452 b可以形成足夠的引力,可以輕松吸附住附近的氣體,形成可以保持適宜溫度的濃密大氣層。數億年前在地球海洋中誕生的藍細菌,或許也將出現在這個星球上,甚至有極大的機率在這個星球上已經孕育出了相對高級的生命。
話說回來,就算沒有生命,將T1452 b作為星際移民的假想目標,也比那些荒涼干旱,一片死寂的星球實際得多。
100光年仍舊太過遙遠,人類現在向外太空探索的最遠足跡——旅行者號至今仍沒有飛出直徑1光年的太陽系,可至少從數字上來看,100光年比那些動輒上千光年之外的遙遠星系更容易讓人產生希望。
而且從恒星參數的角度進行考量,T1452 b所圍繞的恒星遠比太陽穩定得多。在龐大的恒星家族中,太陽只能算是一顆中小型的黃矮星,壽命只有100億左右,是名副其實的短命鬼。
現今的太陽已經走完了生命的一半歷程,可紅矮星的壽命卻以兩百億年起步,如果T1452 b的海洋中已經出現了生命。那這些生命將有更充分的時間進行進化,并最終形成更高等級的文明。
我們向超級地球的移民之路還有多遠?
水一直被譽為生命之源,是不是意味著只要具備充分水源,所有類地行星就一定適合人類生存?又或者說是否只要存在海洋就一定能孕育出生命?其實不然, 生命的存在或許是無數偶然發生碰撞后產生的必然。
在恒星宜居帶,有溫暖的溫度只不過是最基礎的條件。哪怕有原始海洋作為生命形成的載體,也需要在同一星系內有類似木星一樣的星球為其遮擋來自系外天體的撞擊。或許,還有更多生命形成的奧秘等待我們去發現,生命的行程太過神奇,以至于最為睿智的人都無法給出全面的答案。
既然把 T1452 b叫做超級地球,僅從字面來理解就可以知道他比地球要大上許多。與之匹配的也是大得多的重力。這種看不見摸不著的力量很有可能并不在人體的承受范圍之內。 當我們打開艙門,踏上超級地球陸地的那一刻,人體骨骼極有可能承受不住重壓而斷裂。
當然最核心的問題還是人類的航天科技何時可以突破光速。依照現有技術,想要到達100光年以外的星球大約需要3萬年,就算不考慮有沒有可以支撐如此遠距離航行的能源,單從社會學和遺傳學的角度來看,這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星際航行的飛船如一葉孤舟般漂浮向茫茫的宇宙深處,3萬年的漫長時間。 讓僅有百年壽命的先驅者們完全看不到任何曙光。就算第一代人可以憑借強大的信念支撐航行,那他們的后代呢?
要知道,人類的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還不到一萬年,用不了多久, 飛船內部就會進行社會生產力的二次分配,這個變成迷你的小社會中, 階層、種族、信仰等種種沖突將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激烈,斗爭或許將成為生存在飛船中的人類后代唯一可以做的事情,一絲風吹草動都可能將這個絕對脆弱的社會結構摧毀。
遙遠的星系雖然讓人充滿期待,可只能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