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布」拍攝的宇宙「創世之柱」,恒星密度高得令人恐懼

天空之城 2022/10/22 檢舉 我要評論

無論看向什麼方向,我們的銀河系內都密布著繁星。這種感受在「哈勃」時代還不是太深。而現在,「韋布」正在一次又一次地震撼著我們。

10月19日,「韋布」公布了它拍攝的「創世之柱」照片。「創世之柱」位于距地球6500光年的「老鷹星云」內,本質上是一處「產星區」,由若干條氣體塵埃云柱組成。

「韋布」拍攝的「創世之柱」。NASA, ESA, CSA, STScI; Joseph DePasquale (STScI), Anton M. Koekemoer (STScI), Alyssa Pagan (STScI)

1995年和2014年,「哈勃」曾經拍過「創世之柱」,這一處「宇宙奇觀」也因此聞名。但「韋布」的照片一經公布,人們就發現就清晰度和細節的豐富程度而言,「哈勃」的照片根本不能與之相比。

首先看云柱本身,在「哈勃」的照片里它們幾乎是不透光的。而在「韋布」拍攝的照片中,它們差不多成了半透明的。而且金棕色的云柱上出現了很多細節。

比如在一些云柱的末端,有明亮的紅色斑點,如同熔巖般流淌。這些紅色斑點是由仍處于胚胎期的恒星制造出來的。這些恒星胚胎位于云柱內部,孕育時間不過幾十萬年。它們會周期性地射出高速噴流。噴流與周圍的星云物質碰撞,就會產生這種現象。

其次我們可以看到,「韋布」照片中的恒星數量之多,多得讓人難以置信,尤其在全分辨率的大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恒星已經脫離了星云物質的包裹,完全展露在外。這在「哈勃」的照片中是看不到的。

「韋布」的照片有此表現,一方面是因為它有更高的分辨率;另一方面是因為它更善于在紅外波段上成像。而紅外波段的電磁波,基本不受星際塵埃的阻擋。

「哈勃」(左)和「韋布」(右)拍攝的「創世之柱」對比。NASA, ESA, CSA, STScI; Joseph DePasquale (STScI), Anton M. Koekemoer (STScI), Alyssa Pagan (STScI)

人眼看不到紅外線,所以需要「翻譯」,并用各種顏色把其中的差別呈現出來。這也是為什麼「韋布」的照片看起來如萬花筒一般絢爛的原因。

拍攝這張照片的是「韋布」的近紅外相機(NIRCam),展示的區域寬度大概是8光年。由于后方被銀河系最稠密部分的星際介質阻擋,這張照片沒能拍到背景上位于銀河系之外的星系。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