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的自研芯片的性能具體怎麼樣?最新測評:
采用自研架構的CPU處理器都能運行起幾十年前的老游戲了。
這次測試是油管博主Elbrus PC Play進行的,測試的處理器是 Elbrus-8SV,它使用的是超長指令集架構,即VLIW架構。
△圖源:tomshardware
Elbrus是俄羅斯自研處理器中比較出名的了,Elbrus-8SV的官方規格是8核1.5GHz,16MB三級緩存,支持四通道DDR4-2400ECC內存。
Elbrus-8SV的單精度算力576GFLOPs,雙精度288GFLOPs,相當于英特爾五年前(2018年)發布的XEON W-2150B,算力為580GFLOPs。
相較于同樣是8個內核的上一代處理器Elbrus-8S,Elbrus-8SV性能提升了大約 兩倍。
具體來說,在各種不同的游戲場景中,Elbrus-8SV發揮出的效用到底有多大,是怎樣玩起來的?
居然能玩起來,而且幀數最高達200FPS
按照慣例,先來看看小哥的測試平台,搭配的是32GB DDR4 ECC內存和AMD RX 580顯卡,然后在俄羅斯基于Linux 5.4開發的Elbrus OS 7.1操作系統上運行。
這次測試的幾款游戲也都是「老朋友」了,有《潛行者:普里皮亞季的召喚》,《潛行者:晴空》,《上古卷軸3:晨風》和《CS:GO》等。
接下來話不多說,直接看測評結果。
Elbrus-8SV在《上古卷軸3:晨風》和《毀滅戰士3》的模組The Dark Mod上表現不賴。
在上古卷軸3上幀數最高達200+FPS,不過整體來說,畫面幀速率會根據場景的復雜性在30FPS和200FPS之間振蕩。
至于The Dark Mod,在比較基礎的設置下運行得還算不錯,提供的幀速率在30FPS和60FPS之間,看這樣的操作,還是比較行云流水的。
而在Elbrus-8SV測試的兩款潛行者游戲中,不能說just so so吧,只能說幾乎玩不成,在低畫質下運行,幀率都很難超過30FPS。
(emmm,最后的畫面是卡在那里了)
除了這些游戲之外,小哥還測試了一些不太受歡迎的游戲,結果如上,有好有壞。
不過這對于一個設計和技術都比較過時的處理器來說,能夠勉強玩玩游戲也是不錯的了。
更好更快的處理器已經被制作出來
雖然Elbrus-8SV的性能一般般,但它的公司MCST透露,現在已經開發出了一款更好的芯片: Elbrus-16C。
△圖源:tomshardware
這個處理器采用了16nm的工藝,有16個CPU核心和2GHz的更快時鐘頻率,還支持8通道內存和32個PCIe 3.0 通道。
并且Elbrus-8SV號稱單精度算力提高到了 1500GFLOPs,雙精度也有 750GFLOPs,對比Elbrus-8SV的性能,提升了1.6倍。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在現在的形勢之下,俄羅斯的芯片幾乎很難找到工廠代工量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