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地球上大多數動物而言,氧氣是其生存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可以說正是因為氧氣的存在,才造就了今日地球的繁榮,也最近進化出人類,成就了地球上的文明。
雖然氧氣對地球上大多數的生物非常重要,但是其在整個大氣的占比并不高,只是占到了21%左右,越是氧氣含量越高,對地球生物就越有好處?如果突然把地球氧氣提升1倍,地球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地球氧氣是不是越多越好?
要回答這個問題,就要弄清楚地球氧氣的來源。
在地球形成之初的45億年前,到大約24億年前,地球上的氧氣含量都非常的稀少,那個時候地球上的氧氣來源,主要是自然事件中對水的分解,變成氧和氫兩種氣體。
而這種自然事件中,制造出的氧氣數量都非常少,直到24億年前,地球上出現了綠藻類浮游生物,這些浮游生物通過光合作用,在大量繁殖的同時,也釋放出大量的氧氣。
直到今日,雖然過去了幾十億年時間,但是綠藻類的浮游生物,依然是地球上氧氣的主要來源,其提供了地球氧氣的70%左右。
在綠藻類浮游生物數量增加的同時,地球上的生物結構也逐漸發生變化,地球從37億年前誕生生命,但是由于那個時候地球氧氣的濃度非常低,還不到1%,所以那個時候絕大多數誕生的生命都是厭氧生物。
而氧氣的增加,讓這些厭氧生物生存的環境發生巨大的變化,在這個過程中,許多早期的地球生物物種紛紛滅絕,另外一些幸存下來的生物,最后為了適應新的環境,被迫進化,這就是地球歷史中的大氧化事件。
從這個事件中可以看出,氧氣并不是越多越好,氧氣持續地增加,對地球的生態環境將造成翻天覆地的變化。
地球氧氣如果增加1倍,會是個什麼樣子?
對于這個問題,事實上3億年前的地球,就已經給出答案了
那個時候的地球是植物的天下,據推測,那個時候的地球被稱為石炭紀,其實它還有另外一種叫法:巨蟲時代
那個時候由于植被的持續增加,氧氣的含量也持續地上升,最高時一度達到35%,雖然比現在地球增加一倍的氧氣要少一些,但這確是地球歷史上最接近這一數字的時候。
為什麼把那個時候稱為石炭紀呢?
因為地球上現在的煤炭資源,有50%都與石炭紀有關,可見當時的植物繁榮茂盛到了什麼程度,據推測,那個時候地球上幾乎都被植被覆蓋,覆蓋率達到了95%左右。
既然石炭紀還有個稱呼被稱為巨蟲時代,這點也不是無的放矢的,在當時由于哺乳動物還未進化出來,此時的地球是節肢類動物的天下。
由于當時地球氧氣含量高,導致當時節肢類動物體型巨大,所以那個時候也被稱為巨蟲時代。
從一些發現的化石來看,那個時候的動物體型都比現在的動物大幾倍到數十倍,以蜻蜓為例,那時候蜻蜓的體型普遍在1米左右,是不是比現在的昆蟲大不少。
那麼為什麼在富氧環境下,昆蟲會變得體型巨大呢?
事實上,這個并不是因果關系,并不是氧氣增加導致昆蟲變大,而是在富氧環境下,昆蟲進化的結果。
因為氧氣含量的增加,導致小型動物動物細胞過度高氧,無法在富氧環境下生存,只有進化出大型的體型,才能在富氧環境下生存。
如果地球氧氣增加一倍,會帶來什麼后果呢?
事實上,氧氣對地球生物而言是一把雙刃劍,它在滿足地球生物生存需求的同時,又會對地球生物有著氧化的作用,導致生物衰老,逝去。
氧氣就好像是一劑慢性的毒藥,如果氧氣突然增加一倍,對地球上大多數生物而言,其壽命將受到很大的影響。
這還是其次,最重要的是富氧的環境,會讓地球上很多生物無法適應這個環境,導致生物滅絕,而在地球上,現在的生物有著一條完備的生物鏈。
如果出現生物滅絕的情況,將導致出現連鎖反應,最終導致出現生物大滅絕,直到重新形成穩固的生物鏈。
如果氧氣突然增加一倍,導致另外一個最重要的后果,就是環境失衡,因為氧氣是助燃劑,當氧氣含量升高后,燃燒將會更容易發生,也將燃燒更加猛烈。
在這個過程中,一旦森林出現火災,將會更猛烈地燃燒,同時也更不容易被撲滅,而3億年前巨蟲時代的結束,也更當時的全球性火災有關。
由于是富氧環境,那一場大火,整整燃燒了幾百年,最終導致地球溫度急劇升高,造成生物大滅絕,這場火災后,覆蓋地球的植物數量急劇減少,氧氣含量也迅速的回落,最終導致爬行興起,成就了地球上的恐龍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