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科學家為何以地球為標準尋找外星生命?生命不能是其他形式的嗎

天空之城 2022/08/14 檢舉 我要評論

天文學,并不像我們想得那麼簡單,它其實是一門相當難的學科,原因很簡單:天文學家們通過觀測能夠獲取的信息太有限了,這就使得他們在工作中就像「破案」一樣,一點一點地從觀測數據中獲得線索。

這里就涉及「思維模型」的問題,而目前描述宇宙的模型基本上都是以「宇宙大爆炸」為基礎形成的模型。

之前還有其他各種模型,比如說地心說,日心說,當時的人們肯定也會對他們認為的模型深信不疑。而模型的不斷變化,也是科學發展的必然結果。

在尋找外星生命的過程中,也需要類似的模型,如今的模型就是:宜居帶模型。這個模型并不是隨意臆想出來的,而是天文學家經過長期觀察探索總結出來的。

何為宜居帶模型?需要滿足以下條件:穩定的恒星和衛星,液態水,大氣層,磁場。

首先,太陽要保持穩定,這是基礎。其次,一顆星球距離母星(恒星)不能太近,也不能太遠,這樣才能讓液態水得以出現。

拿地球來說,地球的位置就恰到好處。如果距離太陽更近,像水星那樣被太陽潮汐鎖定了,一面永遠對著太陽,那是什麼感覺?

當然距離太遠也不行,那會導致光照不足,環境變得非常寒冷,液態水不會出現。

太陽的壽命也很重要,如果太陽質量再大些,壽命就會更短,生命很可能來不及在地球上演化,太陽就走向死亡了,人類這種高級生命更不可能出現了。

當然,質量更小也不行,光照強度會不足。所以不大不小才剛剛好,就像我們的太陽一樣。

還有就是有一顆穩定的衛星,就像我們的月球一樣。月球的引力可以起到穩定地球自轉軸的作用。如果沒有月球,地球的自轉軸會變得不穩,就像晃動的陀螺那樣。如此一來,地球上就不會有穩定的四季變化,環境會變得非常惡劣,地球上的生命就不可能有時間完成演化。

還有,「老大哥」木星的超強引力,阻擋了大部分奔向地球的外來隕石和彗星,保護地球免受隕石撞擊。如果沒有木星,地球就相當危險。

當然,地球大氣層和磁場也相當重要,有效過濾掉宇宙高能射線,讓地球生命免受致命傷害。

以上這些就是天文學家在尋找外星生命時使用的模型,也可以說是標準。當然,一顆地外星球要想滿足模型中的所有條件是不現實的,天文學家要尋找的是盡可能滿足模型的地外星球。

當然,天文學家目前使用的模型也不一定是正確的,但還是要按照這個模型尋找外星生命,因為人類獲取的信息實在太有限了,樣本太少。在茫茫宇宙,我們不可能腦洞大開,憑借自己的喜好和感覺去尋找外星生命。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