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有多倒霉?克父克母克兄克弟克妻克女克全家,克垮了大明王朝

天空之城 2022/05/23 檢舉 我要評論

中國古代有很多皇帝。

不過,被古代史學家承認的正統皇帝只有秦、漢、魏、晉、南北朝(南朝:宋、齊、梁、陳;北朝: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共9個政/權)、隋、唐、五代(梁、唐、晉、漢、周,共5個政/權)、宋、遼、金、元、明、清等26個政/權的皇帝。

這些皇帝,各式各樣,什麼樣的人都有。

有的是一代英主,有的是昏庸之君,有的乾坤獨斷,有的只是一個傀儡……

可如果在他們當中評選一個倒霉蛋,明朝末代皇帝明思宗朱由檢是很多人選擇的答案。

01、悲慘的童年

萬歷三十八年十二月二十四日(1611年2月6日),朱由檢出生于北京紫禁城慈慶宮。

他之所以能在大明皇宮出生,是因為他爹是皇太子朱常洛。

既然是太子之子,朱由檢天潢貴胄,小日子應該不錯。

可是,朱常洛是大明王朝最悲催的太子。

朱常洛的母親只是一個小宮女,明神宗萬歷皇帝根本就不喜歡朱常洛母親,而是喜歡鄭貴妃和她的兒子朱常洵(福王)。

由此引發了萬歷朝著名的國本之爭。

朱常洛出生于萬歷十年(1582年),一直到萬歷二十九年(1601年)才被立為太子。

朱常洛當上太子也不安穩,鄭貴妃一直想方設法拉他下馬。

因此,朱常洛一家都不好過。

而且朱由檢是朱常洛的第五個兒子,就算日后朱常洛能當上皇帝,接班的還是大哥朱由校。

更倒霉的是,朱由檢也是朱常洛和一個宮女劉氏不小心生出來的兒子。

朱常洛受盡了這樣的苦,卻不能將心比心,反而因此非常瞧不起朱由檢母子倆,朱由檢從小就不得父愛。

朱由檢4歲那年,劉氏因為犯了點小錯,被朱常洛親自下令處決。

老媽就這樣被老爹給除掉了,朱由檢也不能有任何想法。

沒媽的孩子像根草,親媽走后,朱由檢先后被朱常洛兩個妃子撫養,寄人籬下。

萬歷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三十日,萬歷皇帝駕崩。

第二天,皇太子朱常洛登基,是為明光宗。

朱由檢可算是由皇孫混成皇子了,可大明王朝的皇子也就那樣,除了太子爺,其余皇子無人問津。

九月初一日,明光宗因為紅丸案,離奇駕崩,在位時間年僅一個月。

明光宗畫像

年僅九歲的朱由檢,成了一個無父無母的孤兒。

明光宗駕崩后,太子朱由校繼位,是為明熹宗。

明熹宗繼位之時,6個弟弟,只剩朱由檢了。

天啟二年(1622年),明熹宗封朱由檢為信王,由于朱由檢才11歲,因此并沒有就藩。

可以說,朱由檢的童年非常悲催。

或許是這樣的經歷,讓朱由檢非常沒有安全感,心思也格外敏感。

02、倒霉的皇帝

天啟七年(1627年)八月二十二日,明熹宗駕崩,年僅22歲。

明熹宗有三個兒子,全部夭折。

他一死,沒有兒子繼位,而朱由檢是明熹宗唯一的弟弟。

因此,八月二十四日,克母克父克兄克全家的朱由檢登基繼位。

明熹宗畫像

(大明王朝,有三位皇帝是按兄終弟及的方式繼位,分別是明代宗朱祁鈺和明世宗朱厚熜,最后一個就是朱由檢)

朱由檢登基后,宣布第二年年號改為崇禎,因此他又被稱為崇禎皇帝。

明朝末代皇帝——崇禎皇帝就此登上歷史舞臺。

崇禎皇帝剛一繼位,就感覺天有點黑。

首先,明朝末年,天災非常頻繁,尤其是陜北及渭北連年發生災荒。

天啟七年七月,渭北王二就發動了農民起義,拉開了明末農民大起義的序幕(明朝花了兩年多時間才搞定王二,余部更是剿不勝剿)。

王二一起義,王嘉胤隨即起兵響應,高迎祥、王自用等人也紛紛響應。

崇禎元年(1628年),陜西又爆發了百年難得一見的旱災,接踵而至的是饑荒、瘟疫,整個陜西赤地千里,餓殍遍野。

很快,更大規模的農民起義規模遍及全陜,崇禎皇帝沒有辦法,只好下「罪已詔」。

為了減少財政支出,精簡機構,崇禎皇帝忙不迭地裁撤驛站。

結果,陜西有個叫李自成的快遞小哥(驛卒),因為崇禎皇帝的裁撤令,被強制下崗。

崇禎二年(1629年),失業的李自成為了活命,只好參加了農民起義,加入三十六營,投奔高迎祥。

高迎祥是明末農民起義的一個狠角色,崇禎元年正式起義,號稱闖王(高迎祥是初代闖王,李自成是二代闖王),是紫金梁王自用麾下悍將。

你以為這就完了?

崇禎三年(1630年),陜西爆發大饑荒;

崇禎六年(1633年),陜西又爆發旱災、蝗災;

崇禎十年(1637年),旱災、蝗災席卷河北;

崇禎十三年(1640年),江南又爆發大洪災;

崇禎十四年(1641年),瘟疫又來了。

崇禎在位期間,沒有一年沒有天災,旱災、洪災、地震、蝗災、饑荒、瘟疫花樣百出。

03、內憂外患

天災還沒完,人禍又來。

大明內部,朝廷每天都在搞黨爭,整天勾心斗角,爾虞我詐,有人說1+1等于2,立馬有人說等于3。

朱由檢已經夠糟心了,農民起義又此起彼伏。

崇禎皇帝劇照

崇禎四年(1631年),農民起義軍搞出了三十六營,推舉王自用為盟主,擁兵20萬。

三十六營頭領就包括初代闖王高迎祥,二代闖王李自成,八大王張獻忠。

崇禎六年,王自用被除掉,三十六營分崩離析,麾下各部高迎祥與張獻忠、羅汝才等人轉戰山西、河南、北直隸三省交界地區,繼續折騰。

崇禎九年(1636年),高迎祥被孫傳庭擊敗,不久被除掉。

李自成和張獻忠又接過大旗,成為明末農民起義大軍的兩大流派。

總之,崇禎剿滅農民起義的形勢就是,今天剛平定一伙,明天又鬧騰了一伙。

無論崇禎皇帝采取什麼辦法,招安也好,鎮壓也罷,通通失效。

李自成和張獻忠越剿越厲害,地盤也越來越大。

闖王李自成網圖

更可怕的是,東北黑山白水的女真人鬧得一天比一天厲害。

說起這個,還真不怪崇禎皇帝。

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努爾哈赤就已經建立了后金。

萬歷四十六年(1618年),努爾哈赤正式起兵反明,明朝與后金大戰爆發。

萬歷四十七年(1619年),薩爾滸之戰爆發,明朝慘敗。

此戰之后,明朝對后金由進攻轉為全面防御,再也無法滅掉后金。

很快,努爾哈赤就席卷遼東。

天啟六年(1626年),努爾哈赤病逝,皇太極繼位。

皇太極比努爾哈赤還厲害,改國號為清,有取代明朝的野心。

皇太極一邊搞定朝鮮,一邊收復蒙古,然后加緊猛攻,打得明朝毫無還手之力。

在清軍的打擊下,明朝基本不敢野戰,只能被動防御。

到崇禎十四年,松錦之戰結束,皇太極占據了除寧遠之外的遼東全境。

明朝與后金對峙圖

在此期間,清軍五次入關【時間分別是崇禎二年(1929年)、崇禎七年(1634年)、崇禎九年(1636年)、崇禎十一年(1638年)、崇禎十五年(1642年)】,大明王朝的血被一點一點榨干,奠定了清軍野戰無敵,明軍不敢野戰的形勢。

為此,朱由檢啟用了毛文龍、袁崇煥、孫承宗、洪承疇等人,卻拿清軍沒有任何辦法。

為了籌措軍費,對付清朝,鎮壓農民起義軍,崇禎被迫加派三餉(遼餉、剿餉與練餉)。

其實三餉并不是很重,而且是臨時性的,一開始只打算加派一年,可是大明吏治已經崩潰了,原本不重的三餉,成為壓死農民百姓的最后一根稻草,也讓大明王朝走向了覆滅。

三餉一出,天下沸騰,農民起義,猶如驚天駭浪,撲面而來。

04、崇禎末路

崇禎十七年(1644年)正月,李自成占據全陜,在西安稱帝,建立大順。

三月,李自成攻破宣府(今河北宣化),兵鋒直指北京。

崇禎皇帝劇照

崇禎皇帝趕緊召見吳襄,讓他的兒子遼東總兵吳三桂、薊遼總督王永吉等人火速率領回京救駕。

因為,吳三桂統領的關寧鐵騎是大明王朝最后一支精銳部隊。

國難當頭,生死危急,吳襄卻表示,要我兒子出兵可以,陛下必須先出一百萬兩白銀犒軍。

就是這一百萬兩要了崇禎的老命,他沒錢了,大明國庫就剩四十萬兩了。

崇禎皇帝被逼無奈,請京城王公大臣們先墊出一筆銀子,挽救危局。

結果,大明王朝的大臣們的回答只有兩個字——沒錢。

就連崇禎皇帝的老丈人周奎也袖手旁觀,一毛不拔。

周皇后都急了,皇帝陛下可是你女婿,你拿出點錢怎麼了?周皇后把自己的金銀首飾都給了老爹,讓他出五千兩。

周奎不僅沒出,反而借這個機會倒賺三千兩。

(李自成攻破北京后,從京城里的明朝官員們的身上榨出幾千萬兩,僅周奎就被抄出52萬兩)

眾叛親離,不外如是。

崇禎皇帝身為大明九五至尊,最后連一百萬兩銀子也拿不出來,這是何等悲哀。

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率軍攻破北京,殺入皇城。

崇禎先在后宮除掉自己的嫂子明熹宗張皇后,自己的妻子,周皇后也自盡殉國,將自己的嬪妃、公主除掉。

(崇禎皇帝有7個兒子,6個女兒,其中有4個兒子4個女兒早夭,剩下的兒子,老大、老三、老四不知所蹤,昭仁公主北京陷落之際,被崇禎所除,長平公主被砍斷左臂,僥幸活著)

然后在前殿最后一次召集百官,卻一個人都沒來。

崇禎皇帝劇照

絕望的崇禎帶著貼身太監王承恩登上煤山,寫了一道遺詔,讓李自成不要傷害百姓。

最后,崇禎在煤山一棵歪脖子樹上自我了結,悲壯殉國,享年33歲。

大明王朝,正式滅亡。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