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留下四張底牌,可防朱棣造反,建文帝卻自作聰明全給廢掉了

天空之城 2022/04/28 檢舉 我要評論

有人說,朱元璋的兒子朱標,如果不是英年早逝,那麼,大明王朝將會比歷史上更加繁榮昌盛。

太子朱標出生在朱元璋打天下的時候,由此和朱元璋的感情相對更加純粹,朱元璋更是將其當做接班人來培養,聘請大儒親自為其授課。

朱標封為太子之后,朱元璋開始按部就班地下棋,以朱標為中心,為其鋪墊,然而,人算不如天算,這本一切花團錦簇,卻因為朱標的突然病逝,一切不得不推倒重來,朱元璋無奈之下,最終只能將孫子朱允炆推上了皇位。

孫子當皇帝,兒子守邊疆

為了朱允炆能夠順利繼位,朱元璋借由胡惟庸和藍玉案,大肆的清理功臣能臣,為孫子消除了不利的影響,朝中雖然少有能用之人,但卻換來了一個異常穩定的大明朝堂。

同時,他讓朱允炆所有的叔叔們,全都遠離京城,外出就任藩王,防止他們在金陵,霍亂大明的朝堂。有人認為,正是因為朱元璋分封藩王,導致大明天下并不穩定,最終間接促成了靖難之役。

事實上,明朝的藩王和其余王朝并不一樣,與西周時期的分封制不同,明朝的分封是沒有屬地的,只有一處宅子,藩王們只能擁有一部分府兵保衛安全,除了寧王,燕王這種需要鎮守邊疆的存在,其余人大部分手中兵力不過幾百人。

同時每個藩王府外還有大量的探子,隨時向首都匯報一舉一動,藩王要想造反難上加難。由此,藩王不能造次的同時,還能確保國家的安康,豈不是一舉兩得?

說到朱元璋為什麼會傳位給孫子?首先,第一個原因就是太子走後,其余皇子并沒有一個可以服眾,貿然定位,勢必會引起大明朝堂不穩,若是給了孫子,那這些皇子們就不用再惦記了。

建文皇帝作為這些藩王的晚輩,對于叔叔們的態度自然會相對溫和,由此,朱元璋也不用擔心會出現子孫相屠的事情。

四張底牌,爺孫論道

朱元璋讓各位藩王各在一地,防止其互相串通的同時,又達到了相互制衡的目的,若是有一王想造反,那勢必會被群起而攻之,所以燕王在起兵的時候,面對朝廷洶涌的大軍,也必須先把寧王搞定。

朱元璋為了孫子能夠安穩即位,可謂是用心良苦,在朱元璋構建的局里,建文皇帝幾乎是可以穩坐江山,并且以防萬一,還留下四條妙計,以共建文弟指點江山。

一次二人聊天,話題就引到了藩王身上,朱允炆深知這些叔叔們的恐怖,于是就對朱元璋問道,若是叔叔們不服,想造反怎麼辦?

朱元璋有心引導,于是反問,朱允炆略加思索之后回答:「以德懷之,以禮制之,不可則削其地,又不可則廢置其人,又甚,則舉兵伐之。」 朱元璋聽后大喜,這正是他留給朱允文的四條妙計。

這四張底牌簡單解釋一下,第一點說服教育,古代講究以德服人,要知道,古代講究天時地利人和,對于德這方面看得還是十分重的,如果能以懷柔感化,便能免動刀兵。

第二點,解釋開了,就是用法律來懲罰,削弱他們的待遇以及權利,第三招是就剝奪他們的待遇,以大義之名對其制裁。

最后一招用在破罐子破摔的時候,要是藩王執意造反,那就消滅他。朱元璋原本以為自此可以高枕無憂,卻不曾想方法知易行難,建文沒有用好,這四張底盤,最終導致滿盤皆輸。

自作聰明,滿盤皆輸

在朱元璋離開之時,他給朱允炆留下了強大的國力,數量龐大的中央軍隊,可以說,除了能臣武將被清理了個干干凈凈之外,大明朝此時無疑是最好的時候,若是皇孫想要動用這四張底牌,此時的國家實力也完全夠用。

然而,在面對如此強大的國家交到自己手上的時候,建文帝卻急于求成,直接跳過了前兩步,直接選擇了削藩和消滅。

建文皇帝認為,國家實力強大,藩王即便作亂,中央也有實力進行撲滅,而以德服人,以禮置之,又是時間長,收效慢的行當,索性被他放棄,然而卻不曾想牽一發而動全身。

雖說此時藩王實力并不強,但依舊是一股可觀的力量,所以建文皇帝才想要削藩。若是先以德以理服人,再輔以削藩與消滅,那麼,藩王們,心中就會安穩,自然不會陷入人人自保的模式。

此時,建文皇帝突然削藩,藩王們人人自危,一時入牢的囚禁的自我了結的不計其數,朱棣見狀,不得不開啟裝瘋賣傻的模式,其實若不是建文皇帝逼得太緊,朱棣未必會走上造反的道路。

在這種情況下,寧王才會和朱棣走到一起,既然橫豎都是沒命,索性博一把,也許有個前程。

從朱棣裝瘋賣傻可以看出,他本來頂多算是有賊心沒賊膽,并沒有事先計劃造反,否則也不至于用裝瘋賣傻爭取時間,直到起義時,才籌措了不過800人馬。

但即便是兩個實力較大的藩王,加在一起的實力也無法與中央相比,根據計算,朱棣在一路向南進攻的過程中,一共擊敗了100多萬大軍,而他自己的兵力,直到靖難之役結束也不過二十萬人。

朱棣之所以能以一地之兵起兵造反成功,這還要歸功于建文皇帝,由于朝中的有能之士,大都被朱元璋殺個干凈,建文只能派出李景隆,耿炳文之流。

本來南軍在戰役戰術上就已經屢戰屢敗,建文皇帝還對將領處處掣肘,中央軍戰斗力無法施展,反而被燕軍逐一擊破。

可以說,朱元璋本來留下四張底牌,若是建文皇帝能夠逐一翻開,勢必能夠防止朱棣造反,然而,建文皇帝自作聰明,最終,江山易主,他也成為了明朝不承認的皇帝。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