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讓」根本不存在,從堯舜禹到夏商周秦,都是黃帝一家人在玩

天空之城 2022/04/23 檢舉 我要評論

在古人眼中,上古帝王堯和舜皆是有大德之人,他們并沒有把江山社稷據為己有,而是為了部族能夠有更好的發展,選擇將帝位傳給了與自己并無血緣關系的賢德之人。可是到了大禹這一代他卻壞了規矩,禹把帝位傳給了自己的兒子,從此天下就是一個家族所有了,形成了《三字經》中「夏傳子,家天下」的局面。

古人將這種帝位傳承方式稱為「禪讓」,堯和舜也因此成為古人眼中最賢良的帝王,后世帝王為了美化自己,也常常將自己與「古之堯舜」比肩。而禹則因為將帝位傳給了自己的兒子,在德行方面無法與堯和舜媲美,所以被排除在了五帝之外。

三皇五帝的說法有不少版本,尤其是其中的五帝,更是有著許多不同的記載。關于上古五帝的歸屬,最被人認可的當屬《史記·五帝本紀》中的記載,司馬遷在《史記》中認為,只有黃帝、顓頊、帝嚳、堯、舜這五人當得起五帝之稱。

在歷史上,上古時代的「禪讓制度」一直被人們所推崇,后世的權臣為了奪取皇位,也往往逼迫皇帝行「禪讓」之事。當然,后世的禪讓跟上古時期的禪讓根本不是一回事,后世帝王禪讓皇位其實都是被逼迫的,而上古時代的帝王禪讓都是心甘情愿的。

到了近代,隨著各種史料的不斷發掘,人們發現上古時代的所謂「禪讓」,其實并沒有古人認為的那麼美好。尤其是《竹書紀年》出土之后,人們才發現,上古時期的王權傳承其實還是通過不斷的爭斗和兼并來完成的。

而且,通過對上古五帝乃至夏商周時期的帝王世系進行考證后發現,原來「禪讓制度」根本就不存在。從堯舜禹到夏商周秦,其實都是黃帝一家人在玩,帝位的傳承一直在他們這一個家族中進行的。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史記·五帝本紀》中上古五帝黃帝、顓頊、帝嚳、堯、舜之間的關系。

通過史書記載可以確定,顓頊是黃帝之子昌意的兒子,而帝嚳則是黃帝長子玄囂(少昊)的孫子,也就是說顓頊和帝嚳其實是叔侄關系。而堯則為帝嚳之子,堯兄長摯那里繼承帝位,之后傳給了時為平民的舜。

舜的家族自五世祖窮蟬算起都是平民,可他實際上也是貴族出身,只不過到了窮蟬這一代家道中落。往上面幾代推算的話,舜的出身其實大有來頭,他的祖先是帝顓頊,按照輩分來說,他應該是帝顓頊的六世孫,正兒八經的上古帝王之后。也就是說,上古五帝,其實都是黃帝一家人。

在上古五帝中,顓頊和帝嚳的地位十分特殊,他們兩個的后代形成了上古時代最主要的兩條血脈,先秦之前的各個朝代帝王,都源于顓頊和帝嚳的血脈。顓頊這一支血脈后世誕生了舜、夏朝和秦朝,而帝嚳這一支血脈后世誕生了堯、商朝和周朝。從血緣關系上來說,夏商周秦這四個朝代的帝王,其實都是黃帝的后代。

那麼,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夏商周秦與黃帝之間的關系。

禹將帝位傳給了兒子啟,由此開啟了「家天下」的政治格局。而根據史書上的記載,禹其實是黃帝的四世孫,他的父親是鯀,祖父是顓頊。夏朝之后是商朝,商朝的祖先是契,他是嚳的兒子。商朝之后是周朝,而周朝的祖先后稷也是嚳的兒子。也就是說,「武王伐紂」,其實是一場家族內部爭奪權力的戰斗。

周朝之后是秦朝,而周朝又分為東西二周,其中的東周又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直到秦朝完成統一大業。而秦的祖先是伯益,他的祖父業父是皇帝長子玄囂(少昊)的曾孫,祖母女修是顓頊的孫女,也就是說,秦始皇的祖上也是黃帝的直系后裔,從上古時代一直到秦朝建立,其實都是黃帝一家人在玩。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一個現象呢?通過各種古代史料的考證,這大概也是古人的一個特色,那就是為了證明自己繼承帝位的正統性,硬給自己找一個有名的祖先。而上古時代誰最有名?答案自然就是黃帝了。就這樣找來找去,最后都找到了黃帝身上,反正這種事在當時也沒法考證更沒人關心,于是就這樣一代一代傳了下來。

秦朝滅亡之后,劉邦擊敗項羽成為皇帝。這一次劉邦換了一種玩法,他并沒有亂認祖先攀附黃帝,而是將自己的父親劉太公封為太上皇,自己正兒八經地當起了大漢王朝的開國皇帝。

不過,劉邦雖然沒有攀附黃帝,可他卻開了皇帝神化自己的先河。《漢書·高帝紀》記載,劉邦之母是與龍感孕生下的劉邦,所以劉邦也被認為是赤帝之子。自此之后,歷代帝王大多迷戀神話祥瑞之兆,很少出現攀附祖先的現象了。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