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常遇春來傳話
公元1356年,本年剛一開年,元廷就出了件大事。宰相哈麻,密謀要廢掉元順帝,哪料事情泄露。元順帝大怒:各路諸侯想搶我皇位還算罷了,可你卻是我的宰相啊,吃我的飯,還要砸我的鍋,是可忍孰不可忍。
于是元順帝不顧正月里喜氣洋洋,命殿前武士除掉了哈麻。元順帝也算出了口心中惡氣,卻依舊愁眉不展——中原的劉福通,命李武、崔德攻城拔寨。南方的張士誠正在大戰鎮江。
尤其是最近,又冒出了一位叫朱元璋的人,顯得很猛,竟然攻占了我的南方重鎮集安,這可不是鬧著玩的,這人什麼來路……
元順帝這里如何焦躁不安,咱就不多說了。單說這位新人朱元璋,在攻下南京后一時聲威大震,宋帝韓林兒一紙詔書過來,封其為吳國公。朱元璋高興,所謂「好男兒三千里外封侯」,咱老朱可謂是妥妥的好男兒一枚了!
朱元璋正躊躇滿志時,突然手下大將常遇春來了,一臉的凝重,似乎還帶有一些疑惑,卻就是不開口。朱元璋這個奇怪,便問:「何事啊?」
常遇春嘆了一口氣,說:「主上,你結義的大哥田興,托我給我捎句話。」
田興是朱元璋唯一的結義兄弟(正史),論謀略,不亞于劉伯溫。論武略,徐達、常遇春都佩服,所以朱元璋一直以「大哥」稱之,兩人幾乎無話不談。可今兒這是咋了?他竟然委托常遇春給我傳話。
朱元璋似乎預感到了什麼,連忙追問:「我大哥要你說啥?」
常遇春凝視著朱元璋,道:「他說‘ 大業已定,天下有主,從此浪游四方,安享太平之福,不復再來多事矣’。」(出自朱元璋所寫的《與田興書》)
田興的意思就是:朱老弟,如今你攻取了這虎踞龍盤的集安,我斷定你的大業已經無可撼動了,天下將回歸太平,你也必然會在不久的將來開國登基。所以,我也沒啥可再幫你的了,去等著享受太平盛世了,就此別過吧,讓我們相忘于江湖!
朱元璋愣住了,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顯然大哥田興不但對自己寄予了厚望,還就此離開了。由于怕彼此傷感,所以才讓常遇春來傳話。
可這是為何呢?我從來沒對他有過任何不敬。朱元璋傷感異常,瞬間不停回憶著,跟田興的初識之時……
二、猛俠奇士
泗州如今隸屬于安徽的宿州,田興便是泗州人氏,他跟朱元璋一樣都是安徽人。在朱元璋投奔紅巾軍,開始在濠州大展拳腳時,田興便已經在泗州,被稱之為猛士了。
在其家鄉有個傳說,田興也跟朱元璋一樣當過和尚——另一種是,田興沒有當和尚,是跟著一位武僧學武。無論當過與否,反正田興武功非常厲害,行走泗州地界,懲惡揚善,連官府都懼他三分。所以筆者改稱其為「猛俠」,這完全是大俠的風范。
話說有一次,朱元璋率領人馬開赴到盱眙地帶,哪料卻遭到了元將禿魯不花的襲擊,朱元璋那時,力量還很弱,豈能抵擋得住?手下兵士四散奔逃,朱元璋也受了傷,只得逃亡。而禿魯不花也看出了朱元璋就是主將,故而緊緊咬住。
一時間,朱元璋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眼看就要被追上時,突然從斜刺里沖出一彪人馬,人數雖不多,卻都大呼大叫著,一下子讓追擊朱元璋的人馬,都連忙勒住戰馬,以為又要交戰。可哪料這一飆人馬,突然又四散開來,紛紛逃命而去。
元軍被搞懵了,這是啥啊?但再一抬眼,朱元璋卻早沒影了。原來,就在元軍愣神之時,朱元璋被一人喊住,隨著這人給逃了。這人是誰?正是田興。聽聞義軍跟元兵交戰后,也趕來了,恰好遭遇被追殺的朱元璋,所以這才救下了朱元璋。
以上是否屬實?筆者只能說,當一個傳聞聽聽罷了,但有一點卻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田興救過朱元璋的命,并且結義為了兄弟。并利用自己的影響力,替朱元璋招攬人馬,籌備糧草,訓練兵卒,出謀劃策和沖鋒陷陣。等于朱元璋身邊,一位全能型保姆。
也正是因田興功勞大,地位高,能力強,跟朱元璋關系異常親密,所以他才能使喚大明第一猛將常遇春,而常遇春卻還如小迷弟一般聽從。因此從這點來言,田興又堪稱是「奇士」一枚了。
猛俠加奇士,就這麼混搭,從如今關于田興有限的資料中,這種混搭,卻正是他最突出的特征,因此就只能說是:明初多奇人罷了。
三、比武松更厲害
一晃多年過去,如今的朱元璋已經開國大明。但尋常大哥田興這事,他卻一直惦記著。并下過許多次圣旨,奈何田興卻如人間蒸發了一般毫無消息,莫非去世了?朱元璋發了狠,沒氣了也要找到!
于是,一晃又是近十年過去了。這一天,突然一則奇聞傳至朱元璋耳朵里。在江北地區,一直虎患為害,搞得老百姓都不敢路過。官府發動獵戶除虎,卻次次不是被老虎反擊,就是連虎毛都找不到。
但最近不知從何處,來了一位「猛阿貝」,竟然單身入山除掉了那只猛虎。因此,官府表彰的奏折,就層層傳遞上來了。再看朱元璋,頓時激動萬分,大呼一聲:那必是我結義大哥。
( 元璋見棄于兄長,不下十年,地角天涯,未知云游之處,何嘗暫時忘也。近聞打虎留江北,為之喜不可仰——出自朱元璋所寫的《與田興書》)
是不是都看著很眼熟,瞬間就想起了《水滸傳》中的武松在景陽岡打虎?其實筆者也感嘆,莫非武松的原型人物,還有這位猛俠奇士田興?實在太不可思議了。
不過,在田興家鄉的傳說中,田興打虎可比武松打虎,還要厲害得多,因此他在除掉這頭猛虎后,又發「少年狂」,還連續除掉了兩頭金錢豹,徹底鏟除了猛獸之患,造福了一方百姓!
面對田興,筆者選擇相信!哪怕比《水滸傳》中武松打虎還夸張,筆者也選擇相信,畢竟田興,是真正的為民除害的猛士,給予再夸張的謳歌,也不為過!
就這樣田興打虎為民除害,算徹底暴露了自己行蹤,也讓朱元璋「 喜不可仰」,二話不說就命手下的筆桿子:替我老朱給大哥田興寫信,就說我非常想念他,讓他啥也別說了,趕緊來找我一起富貴。不然別怪我發飆,須知天子震怒伏尸百萬哦。
四、不辭而別
結果,那些筆桿子們替朱元璋寫完信后,朱元璋卻怒了:是給我結義大哥寫私信,不是寫圣旨下命令,都一邊玩去,我老朱不用你們了,自己寫。
(文臣好弄筆墨,所擬詞意不能盡人心中所欲言,特自作書,略表一二,愿兄長聽之——出自《與田興書》》)
就這樣朱元璋一封信寫畢。可問題是田興雖有消息了,卻已經又離開了打虎之地,誰也不知去了哪。這事難不倒朱元璋,于是一場聲勢浩大的「尋田興」開啟了,朱元璋這信,就貼在江北各地的城門前——等于成了公開信!
這麼一鬧騰,田興藏不住了,因為信中寫得很明白「 至于明朝事業,兄長能助則助之。否則聽其自便,只敘弟兄之情,不談國家之事。美不美,江中水,清者自清,濁者自濁。再不過江,不是腳(角)色。」
意思就是說:你想怎樣就怎樣,我都答應。但必須找我來,否則你就「 不是腳(角)色」,不夠哥們意思,不給我老朱面子。
潛臺詞就是,后果如何你清楚,我可是皇上了,萬一因你不來,我動了天子之怒,那時大家就會一起罵你!
面對這信,田興敢不來嗎?必須要來!那麼田興來后,又有什麼事情?沒有了,因為面對富貴,田興又變成了魯智深,表示「 全不要,只圖尋個凈了去處,安身立命足矣」。朱元璋只得答應,此后田興去了哪,干了些啥,倒在何時,就再也無人可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