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時期,有一位大唐軍人,他不遠萬里去了阿拉伯,并且加入了阿拉伯帝國軍隊,幫助阿拉伯帝國軍隊打仗,最后甚至打到了北非,他很有可能是歷史上第一個到達非洲的中國人。
這個人是誰,他為什麼要去阿拉伯,并且還幫阿拉伯去打仗呢?
歷史上第一個有名且到過非洲的人,很多人認為是鄭和,其實并不是,在這之前,唐朝也有一位比較有名的到過非洲。
中華歷史久遠,數千年的時間,誰也不敢保證究竟有沒有去過非洲的國人,但大多都沒有留下名號,因此都不能作數。
此人為什麼要去阿拉伯?
前文中說到,唐朝時期有個人去了阿拉伯,并且加入了阿拉伯帝國軍隊,幫助他們去打仗,那麼他為什麼這樣做呢,難道是賣國賊不成?
其實并不是,具體還要先從「怛邏斯戰役」開始說起。
當時的那個年代,歐亞大陸上興盛起三大帝國,分別是拜占庭帝國、阿拉伯帝國和唐帝國。
天寶九年,公元750年,高仙芝率軍以石國「無番臣禮」為由,征討石國。石國,西域古國,昭武九國之一。石國位于中亞,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首都塔什干市 ,唐代此地有九個君主均為姓昭武的國家,稱昭武九國,石國為其中之一。
石國見高仙芝攻來,不戰而降,請求高仙芝和談,高仙芝答應了石國的請降,隨后又出其不意將石國國王等人全部俘虜。
天寶十年,公元751年,高仙芝將石國國王帶回唐朝,面見唐玄宗,高仙芝被授予右羽林大將軍,并將石國國王處決。
石國國王被除掉,石國王子卻僥幸逃脫,并且向大食求救,大食,就是指阿拉伯帝國,是中古時期時阿拉伯人所建立的伊斯蘭帝國。
高仙芝知道后,決定先發制人,起兵攻打阿拉伯帝國,不料在怛羅斯與阿拉伯帝國軍隊遭遇,因 阿拉伯重金收買葛邏祿,葛邏祿突然反叛,導致高仙芝大敗。
高仙芝麾下有一軍官,名叫杜環,因為此次戰敗,杜環被阿拉伯帝國軍隊俘虜,就這樣,杜環就被帶回了阿拉伯帝國。
杜環到了阿拉伯帝國之后,阿拉伯帝國并沒有除掉杜環,也沒有將杜環給囚禁,反而將杜環給收編了,杜環就成為了阿拉伯帝國軍隊中的一員。
為了活命,杜環也是身不由己,跟隨阿拉伯帝國軍隊在中東地區四處征戰,在今天伊拉克、耶路撒冷、北非等地,和阿拉伯帝國的各個敵國作戰,立下了一定的戰功。
那麼杜環最遠都去了什麼地方呢?
據考究,他隨著阿拉伯帝國的部隊,最遠去到了現在北非摩洛哥這個地方,參加戰爭。
換句話說,杜環很有可能是歷史上有名的,第一個去過非洲的中國人。
就這樣,杜環逐漸地徹底融入阿拉伯帝國軍隊,時間久了,杜環與阿拉伯帝國軍隊中人也很是熟悉,他們不再把杜環當作俘虜來對待。
十年后,杜環待在阿拉伯帝國軍隊中整整十年,不管在這里有再高的待遇,那也是沒有家鄉親切,杜環始終沒有忘記自己是大唐子民。
于是,杜環向阿拉伯帝國提出,自己身為大唐國人,也為你們服務了那麼多年,能不能讓他回到自己的家鄉。
阿拉伯帝國準許,隨后杜環就回到了大唐。
杜環從紅海上船,經斯里蘭卡等地,輾轉回到廣州。
十年來的經歷,杜環把自己在阿拉伯世界的見聞,寫了下來,寫成《經行記》一書。
以上就是杜環的故事,極具傳奇色彩,但在當時并沒有被人多作宣傳。
可能根本原因無外乎,杜環作為大唐的軍官,反而投靠了敵國軍隊,并且為別人服務,這應該就是沒有在當時大力宣傳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