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最近哪一部劇最火,我想一定有不少人會說,當然是《山河明月》。
我本不喜歡追影視劇,尤其是關于歷史方面的大劇,在我的印象中,這些影視劇即便再真實,那也是對歷史進行了改動,自然覺得沒有看歷史書籍來得更為詳實。
不過這部劇剛剛播出就好評如潮,在很多人的推薦下,我抱著打發時間的心理便去看了一看,誰知這一看就停不下來了, 因為這部劇盡管也對歷史事件進行了改編,但好在最大限度上還原了歷史。
就拿陳寶國飾演的明太祖朱元璋來說,就將原本只存在于歷史中的人物演活了,尤其是當我聽到朱元璋自稱為「咱」的時候,就覺得這個歷史劇還挺像樣。
縱觀封建帝制的幾百位皇帝,像朱元璋這般飽受民間疾苦的皇帝還真不太多,他窮苦出身,也沒有多高的文化,要將他演繹得一本正經,張口閉口仁義廉恥,那就真沒有看得必要了。
朱元璋是個草根,即便當了皇帝,骨子里依然改不掉歲月對他性格的磨礪,他雖然也會自稱「朕」,但在面對自家人的時候,卻完全放開了拘束,這不正是一個帝王應該具有的兩張面孔嗎?
在這部劇剛一開始,便將明初朝堂上的勾心斗角給演繹地淋漓盡致,胡惟庸和劉伯溫的中書丞相人選之爭,雖然中間未經波瀾,便被朱元璋將丞相之位給了胡惟庸,但背后卻出現了諸多勢力暗中較勁。
淮西集團和浙東集團之間明爭暗斗,朱元璋和太子朱標之間相互博弈,令人直呼精彩,但朱元璋將丞相之位給胡惟庸,并不全是因為要安撫淮西集團,還因為劉伯溫令他太過忌憚。
朱元璋不止一次想要除掉劉伯溫,有那麼一次面對危機,劉伯溫就高呼有個字不會寫,最終保住一命。
神機妙算的劉伯溫
在中國民間素有「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之說。
他是一個典型的知識分子,學富五車,滿腹經綸,也是明初的政治家,也是明初詩文三大家之一。
劉伯溫天縱聰穎,十分好學,在當地也是出了名的神童,而在他12歲那年便考中了秀才,22歲那年又考中了進士,當真是年少有為,可是當時的明廷已腐朽不堪,四處起義不斷,劉伯溫縱有大才,也只能閑居在家。
這一呆,就是三年,三年之后,元廷給了劉伯溫一個八品小官,他一身正氣,做出了很顯眼的成績,但是當時的世道已經容不下清官了。
在眾多官員的排擠下,劉伯溫憤而辭官開始了隱居的生活。
后來歷經諸多波折,劉伯溫歷經多次出仕入仕,最終對元廷徹底失去了期望,在他49歲那年,他接受了朱元璋的邀請,成為了朱元璋手下的一位謀臣,此時的朱元璋眼前還有陳友諒和張士誠兩大勁敵。
劉伯溫對當時的時局進行了分析,并向朱元璋建議要避免兩線作戰,可以采取各個擊破,朱元璋大為認可。
在這期間,劉伯溫還向朱元璋提出了脫離小明王另起爐灶的建議,盡皆被朱元璋所采納 ,在此后的八年里,劉伯溫一直參與軍機大事,提朱元璋謀劃全局,最終幫助他滅了陳友諒、滅了張士誠、也滅了大元朝廷。
可以說朱元璋的天下離不開劉伯溫步步為營的謀略,即使 說沒有劉伯溫就沒有朱元璋也不為過。
如果要在歷史上找尋一對相似的君臣,他們兩人就好比劉邦和張良。
心狠手辣的朱元璋
在明初的朝廷里,劉伯溫一直算是一個另類,他剛正不阿,也不結黨營私,所以朱元璋對他總是無法真正的放心。
所以在朱元璋大封功臣的時候 ,李善長、徐達等人都得到了作為臣子地位最顯赫的「公爵」,而劉伯溫只得到了一個「伯爵」,兩者中間還隔著一個「侯爵」。
當然也有人認為,朱元璋這般是為了保全劉伯溫,畢竟樹大招風,但劉伯溫可是個大能之人,李善長、胡惟庸等人對他更是敵意滿滿,真要保全劉伯溫,自然也該將他地位封得高高的才是,畢竟這樣李善長等人才不敢亂來不是?
所以 朱元璋這般只有一個目的,打擊劉伯溫,借李善長等人的手,來打擊對自己威脅頗大的劉伯溫,要怪只怪他太過聰明了。
朱元璋當上皇帝之后,也開始變得多疑,尤其是對跟隨自己打天下的這些老部下,他更加無法放心,連為他打下了半壁江山的徐達,朱元璋都能下了他的兵權,還有什麼他不敢做得事情。
隨著朱元璋的年紀越大,他就對這些人越不放心,因為 他知道一旦自己歸西,單憑太子朱標的能力,很難駕馭這些位高權重的老臣子,所以他要在有生之年,為太子朱標清理好道路。
于是乎,一個心狠手辣的朱元璋便就此誕生,他將屠刀一個一個砍在了功臣的脖頸之上,而劉伯溫他自然也沒打算要放過。
算計皇帝逃了命
不得不說,劉伯溫是個聰明人,他深諳伴君如伴虎的道理,所以當他被封了誠意伯,又在丞相之爭中輸給了胡惟庸之后,他就已經在積極謀劃退路了。
但是朱元璋又豈會讓他輕輕松松離去,所以在劉伯溫離開之前,便打算要了他的命,作為朱元璋唯一的皇后馬氏,她自然不愿意看到朱元璋這麼對付無辜,所以便提前透風給劉伯溫,讓他自己想辦法應對。
劉伯溫聽完之后,嚇出了一身冷汗,等到第二天上朝的時候,劉伯溫故意去了很晚,朱元璋大發雷霆,而劉伯溫則解釋自己在奏折中有一個字不會寫。
朱元璋一聽倒是被氣樂了,劉伯溫可是博古通今,怎麼會有不會寫的字,為了讓大臣們見識下自己當皇帝之后讀書寫字的成果,便問劉伯溫究竟是哪個字?
劉伯溫回答說:區區「赦」字爾。
朱元璋這幾年就這個字寫得比較多,他大筆一揮又寫了一個「赦」字,并且讓人拿給劉伯溫,可誰知劉伯溫接到這個字之后,跪地便拜,叩謝朱元璋的赦免之恩。
朱元璋這才明白被劉伯溫算計了,但是君無戲言,劉伯溫也因此得以保住一命,而在之后他立即告老還鄉,遠離是非之地。
參考文獻:《明史》、《明太祖實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