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81歲的宋高宗趙構為何56歲堅決要退位?趙構:沒法干了

天空之城 2022/04/16 檢舉 我要評論

公元1796年2月9日,太和殿的歸政大典上,清高宗乾隆親授寶璽,正式禪位于皇太子顒琰。早在登基之初,乾隆就曾說在位六十年即歸政告天,也不敢長于康熙的在位六十一年。

手握至高無上的權力長達六十年,又豈是能輕易放手的?因此,成為太上皇的乾隆不僅保留了「朕」的稱呼,就連軍國大事和官員任免、行政等大事都要經他指教,嘉慶帝則敬聽訓諭。

即便禪位,乾隆仍舊處處彰顯自己的權威,他要求「嘉慶」年號僅對外使用,宮中則繼續使用「乾隆」年號。禪位后的乾隆并未搬離養心殿,導致嘉慶帝只能居住在皇子時期的毓慶宮。

成為太上皇的乾隆始終牢牢掌握著實權,而嘉慶帝在當時充其量也不過是一個傀儡。如今,在故宮博物館里就收藏著乾隆皇帝的一枚青玉交龍紐方形璽,俗稱「歸政仍訓政」璽。

自請入金營,臨危不懼

權力固然令人眷戀,可相較于乾隆的戀戀不舍,在六百多年前的南宋,有那麼一位高宗選擇了急流勇退,明明正值壯年卻堅決禪位, 這個人就是在大理寺奏折上批示處決岳飛的宋高宗趙構。

公元1107年6月12日,趙構出生于汴京的宮中,次年正月就被封為廣平郡王,十四歲時正式進封為康王。年少時的趙構不僅天資聰穎,博聞強記,且不失皇家氣節。

公元1126年正月,由于不滿金太宗將山西割還北宋,遂以劫掠為目的的完顏宗望率六萬東路軍兵臨城下,這是金兵第一次包圍北宋都城汴京。

雖因時任京城四壁守御使的李綱堅守城池,金兵未能攻入,但完顏宗望仍以撤軍為條件要挾,并索要五百萬兩黃金和五千萬兩銀幣,更要求北宋派親王及宰臣前往金營議和。

面對完顏宗望的脅迫,一心求和的宋欽宗全然接受,決定割讓太原、河間、中山三地,少宰張邦昌負責前去交割土地,親王則負責送金兵過黃河,康王趙構自愿請命前往。

進入金營之后,金兵元帥卻將趙構等人扣留十余天。據說淪為人質的趙構卻泰然自若,每天不是習文就是騎馬射箭,生活作息十分規律,絲毫不見慌張。

趙構的不卑不亢令金人生疑,認為趙構并非真正的北宋皇子,遂向北宋提出要用宋欽宗的同母弟弟肅王趙樞來換。 趙構這才得以全身而退,他也是唯一一個逃脫金人魔掌的北宋皇子。

割地賠款后,宋廷還下令不得追擊金兵,甚至將三十萬勤王軍隊原地打發,北宋的主戰派亦遭受打壓。索取了大量金銀的完顏宗望眼見北宋軟弱可欺,趁勢來了一記回馬槍。

即位稱帝,開啟跑路生涯

同年閏十一月,金人的東西兩路軍會師再度兵臨北宋京師,汴京被圍一個月后終于城破。公元1127年4月,宋徽宗、宋欽宗及大批皇族在內的多達14000余名俘虜被押解北上。

據記載,金人進城后共搜刮金十六萬兩、銀兩百萬兩,北宋國庫和民間財富均被劫掠一空。金兵一路燒啥搶掠,所到之處盡成斷壁殘垣,曾經錦繡繁華的汴京頓成人間煉獄。

值得注意的是,金兵此番主要是掠奪了汴京的巨量財物和部分人口,并未進一步侵占北宋國土,所以關中地區仍然處于趙宋的控制之下。

所謂國不可一日無君,碩果僅存的康王趙構既是宋徽宗的第九子,也是宋欽宗的弟弟,隨著徽、欽二宗「北狩」, 本與皇位無緣的他便成為了劫后余生的宋人的精神支柱。

公元1127年6月12日,趙構在應天府即位,改元建炎。作為南宋開國皇帝的他,由此開始了與金兵的「你追我逃」。 因為就在趙構即位的第二年,金國的完顏兀術就放言「搜山檢海捉趙構」

對金人來說,俘虜宋朝皇帝、掠奪土地一直都是首要的,而金人并不會善待俘虜。徽欽二帝等人遭俘后,不僅被剝去衣袍,戴上恥辱的白旗,更如同豬羊一樣被牽進金人祖廟行獻祭禮。

北宋皇室里那些曾經嬌貴無比的公主貴婦,在「北狩」的路上就已經早早地淪為金兵肆意發泄的工具,她們無法反抗,不得不選擇忍辱偷生,這些女俘之中就有趙構的妻子邢秉懿。

金人的這些所作所為,令趙構如何不怕?登基五個月后,趙構在汪伯彥等主和派佞臣的慫恿下,放棄中原地區遷都揚州。 然而在撤退前的兩個月,趙構罷免了主戰派的抗金名臣李綱。

此時,大學士陳東、進士歐陽澈等人上疏力勸挽留李綱,趙構因此大發雷霆,竟然下令將陳東與歐陽澈斬首。趙構此舉極大地挫敗了抗金士氣,也等于徹底放棄了黃河以北的國土。

公元1129年二月,金兵再度來犯,直搗揚州,心驚膽戰的趙構倉惶渡江南逃至杭州。逃跑中的趙構不忘致書給金人,書信中的用辭可謂卑微到了極致。

趙構在信中乞憐說自己一路從汴京遷到南京,又從南京遷到揚州,如今已是退至荊蠻之地。金兵的追擊令他日益窘迫,天下雖大卻再無退路,冀求金人看在自己如此可憐的份上饒過自己。

同年九月,金兵繼續渡江南侵,趙構驚覺乞和沒有用,只能帶著大臣們繼續南逃,一路逃到了海上,不惜長時間的漂泊來躲避金兵,直到抗金得力,趙構才結束了跑路生涯。

貪生怕死,堅決退位

公元1161年,金主派遣使者來到臨安斥罵趙構,可沒想到使者到來的背后竟是六十萬金兵大舉南下,準備將南宋一波推平。如此一來,趙構的心態直接崩了。

二十年前,趙構向金人俯首稱臣,割地賠款,甚至不惜除掉岳飛,放低姿態與金人簽訂屈辱條約,以為就此便可偏安一隅,與金人劃江而治,豈料金人竟出爾反爾。

宰相陳康伯則認為大宋五千萬人口,擁有數十萬軍隊,萬不可自亂陣腳,但趙構刻在基因里的逃跑本能始終蠢蠢欲動,還直接要太尉楊沂中給他備船跑路。

楊沂中也是主戰派,他與陳康伯一同勸說皇帝放棄逃跑的念頭,甚至直接建議趙構效仿宋真宗前線督戰,以此鼓舞軍心,禁不住群臣勸解的趙構只能硬著頭皮從了。

這一次的戰爭在文臣虞允文的指揮下獲得勝利,但也讓本來就畏懼金人的趙構徹底受夠了。 公元1162年7月24日,趙構禪位于養子趙昚,開始了長達25年的太上皇生活。

趙構從一開始就不對戰事抱有希望,岳飛等抗金名將也只是趙構對金議和的籌碼,但他也和宋徽宗一樣不愿背負亡國之君的罵名,所以在56歲時堅決退位。如此看來即使趙構年少時當真面對金人而不畏困難,恐怕也不過是初生牛犢不怕虎罷了。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