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生活在一個加速膨脹的宇宙中——宇宙學家常常這麼說。理由是那些遙遠的星系互相之間正在加速遠離。宇宙學家稱推動宇宙加速膨脹的是「暗能量」——一種時空固有的排斥力,但對其本質一無所知。
但是我們可能只是看到了一個幻象:因為我們在宇宙中看到的一切,尤其是在距離我們相當遙遠的宇宙中看到的一切,都是發生在過去的往事。
盡管有人認為宇宙的膨脹是一種常量,驅動宇宙膨脹的力是恒定的,決定宇宙命運的是這個常量的值是多少。但仍然有很多科學家對此表示懷疑。誰能保證當下的宇宙仍如我們看到的一樣呢?
最近有科學家在《美國國家科學院論文集》上刊文認為,推動宇宙膨脹的暗能量并非一成不變。它是動態的,在宇宙演化的不同階段有不同的表現方式。而現階段,它的排斥效應正在急速衰減,其效應也即將翻轉。
研究人員建立了一個理論模型。這個模型能夠完美再現我們對過去宇宙的全部觀測結果。而當研究人員用這個模型對宇宙的當下和未來進行了推演之后發現,宇宙的加速膨脹在至少幾百萬年前就已經開始放緩,并將在未來6500萬年后停止加速,在1億年后停止膨脹。隨后宇宙將緩慢坍縮,直至毀滅或重生。
這個推論中最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它認為宇宙的加速膨脹只剩下6500萬年。6500萬年幾乎不是一個宇宙學的尺度。好巧不巧,恐龍被小行星撞擊滅絕也是在大約6500萬年前。
研究人員認為,動態暗能量在宇宙不同的演化階段,其動力學比例和勢能是不一樣的,因此有不同的表現方式——有時它表現為排斥,有時又表現為拉取。在早期宇宙中,它的效應表現為拉取,因此宇宙的膨脹是減速的;而在大約100億年前,宇宙中的物質和能量平衡發生了變化,動態暗能量的效應開始表現為排斥,宇宙的膨脹于是又開始加速。針對當下的推演結果則顯示,此刻動態暗能量的排斥效應正處于快速衰減的過程中。
研究人員認為,與宇宙的膨脹相比,宇宙的坍縮速度是極慢的。宇宙坍縮到今天體量的一半,大約需要至少幾十億年時間。宇宙的坍縮在其最初階段幾乎難以感知。
至于宇宙的最終命運,則仍然未知。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大擠壓」——宇宙時空回歸原點,化為烏有;另一種是「大反彈」——宇宙在坍縮回一個點后再次引發「大爆炸」,一個新宇宙在舊宇宙的廢墟上出現。如果發生了「大反彈」,那麼說明我們現在生活的這個宇宙不是唯一的——拜動態暗能量所賜,它只是無限個先后出現的宇宙中的一個而已。
可惜我們無法獲知宇宙是否已經開始坍縮,因為我們所看到的[大尺度]宇宙都是過去的宇宙。或許再過幾十億年,宇宙的這種變化才會有所表現,這個理論是否成立才能在觀測結果上反映出來。而現在,它仍然是無法驗證的。宇宙的命運究竟為何,或許也只有時間能夠講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