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權,作為古代帝王家最至高無上的權力,擁有其者,就可以擁有有如呼風喚雨、任其所為之勢,所以,這樣的權力,歷來都是皇家爭相追逐的最中心。
常言道,適度永遠是事物發展的最有利局面,若溢之,便會帶來極為嚴重的后果。
元代雖然在中國古代史上存續不算久,但它從一而終的皇權相爭之事卻從未讓它遜色于任何一個朝代。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其中一段,更可謂是讓后人聽了荒唐至極的事情,朝中權臣居然還能娶了皇帝做妻子,皇帝居然還甘愿讓自己的兒子認臣做父?
權臣燕帖木兒
現代社會的發展衍生出了許多十分貼切的「形容詞」,比如二代一類的,就形容上一代父母做什麼,這一代完美繼承了其特點的一類人,「官二代」、「富二代」等大家一定耳熟能詳。
在元朝的時候啊,就有這麼一位妥妥的「官二代」,他就是燕帖木兒。因為他的父親就是元朝重臣,所以從小跟在父親身邊進進出出的皇宮的燕帖木兒,可以說是早就對皇宮與權臣之間的來往這一套,琢磨得十分透徹。
環境對于人的影響作用是不可忽視的,燕帖木兒在年幼的時候就因為各種舉薦成為了元武宗的貼身侍衛,這樣一來,他更是對皇室的一切運轉和皇帝本人的生活常態了如指掌。
后來,也因為自己在皇帝身邊出色的表現,官升的也是十分的快。當當權者成為了元仁宗的時候,燕帖木兒就已經是兵權在握,統領天下,在當時的朝野之上早就是獨占鰲頭了。
要說到這元武宗和元仁宗的皇位傳襲,就不得不說到元朝的皇位繼承制了。后人都知道,元仁宗其實是元武宗的弟弟,這就打破了中國封建王朝歷史上幾乎通用的嫡長子繼承制。
就是說這上一任皇帝死了,不僅可以傳位于自己的親兒子,還可以傳給自己的親弟弟呢!
元武宗當時奄奄一息的時候,就把弟弟叫到床邊千叮嚀萬囑咐地說,如今我把皇位傳給你了,但你一定要答應我,在你走后,一定要還把皇位傳給我的兒子,也就是你的侄子。元仁宗當時是一把鼻涕一把淚的答應得很痛快。
可是皇權這種極具誘惑和利益價值的地位對人的誘惑力卻確實不是一般的大,等到元仁宗傳位的時候,他卻早就將自己當初對哥哥的承諾拋之腦后,下旨將皇位傳給了自己的兒子。
皇宮之中,不僅是皇室對那份皇權虎視眈眈,就連不許干政的皇后都想要借機插上一腳。彼時元仁宗的皇后就干了這種事,她趁機把持住了朝政,不讓新帝登基。
大權在握的燕帖木兒對皇后此舉是十分的不滿,于是借機利用滿朝文武對皇后的不滿,借勢發動了政/變,這樣一來,元仁宗的兒子確實沒能繼承皇位,而是改由元武宗的二兒子圖貼睦爾成為新帝。
大權在握的燕帖木兒
其實說來燕帖木兒此舉才是真正完成了先帝的遺志,讓元武宗的兒子順利繼承了皇位。但此時的元文宗其實也只是燕帖木兒把持朝政的一枚棋子,將最重要的兵權扔在他手上,并且通過這一次政/變,燕帖木兒在群臣中的威信就更高了。
要想讓自己的皇位坐得相對穩當,那就勢必需要鏟除一些自己身邊潛在的禍患,當下最重要的,就是自己的哥哥,元文帝十分清楚自己的處境。
因為他是二皇子,前面還有兄長和世族。
而此時的他也早已經遠離大都,避開了皇權的紛爭。但元文帝不放心啊,自己的哥哥遠在和寧稱帝即位,一山怎麼可能容得了二虎,一國怎麼可能有二君呢?
但是就在元文帝堅持不懈地「邀請」之下,不知怎麼的,和世悚四年之后居然答應了弟弟前往大都的邀請。而當他在與元文帝「親切敘舊」的第二日,便永久地被元文帝鏟除了去。
這一次,元文帝終于是鏟除了自己集權路中最大的異己,而這一路以來最大的功臣就非燕帖木兒莫屬。
彼時的燕帖木兒可以說是升官之路更加的飛快,一路的加官進爵,又是被功封為右丞相,又是被賜太平王爵位的,順利地達到了自己的權力最頂峰。
元文宗對于燕帖木兒對自己的扶持是十分的感激敬重,所以平日里朝野之上除了自己這個皇帝的分量,那剩下的人都要對燕帖木兒也達到一種俯首臣稱的地步。
可是人吶,一旦有了錢權,且這種情況已經達到了前所未有之最,就非常容易忘乎所以,燕帖木兒當然不例外。
作亂后宮
要說一路成長起來的燕帖木兒確實是由于自己出色的領兵輔君之道,那麼此時的他早已是將自己一切的功績都作為自己橫行霸世的標牌,開始目中無人、開始隨意作亂。
元文帝似乎對燕帖木兒的各種行徑都斷然才縱容和應允的態度,因為他太過于依賴自己的這位「恩人」了。
就連自己的皇太子病去以后,為了那時一種迷信的說法,他還特地為了「沖喪」,而將自己的皇子送到了燕帖木兒的府上,再三請求燕帖木兒做自己兒子的養父。
皇子認下臣做父的做法真可謂是聞所未聞的做法,況且這樣的做法還是當朝皇帝一再請求的!
不僅如此,燕帖木兒還有更加讓人無語的一系列動作。在他順利扶元文帝登基以后,就留下了許多先帝元仁宗的后宮人事需要處理。
元文帝十分信賴地將這一桿子事情再一次交由了燕帖木兒,而面對前帝的三宮六院,燕帖木兒非但沒有秉公執法,而是將他們悉數納入了自己的府中。
身為臣子,將自己先前輔佐的皇帝之妃直接納入了自己的府中做小妾,甚至還把元仁宗的皇后也娶進了家門,至此開始夜夜笙歌。
當然了,他一把老骨頭哪能經得起這番折騰,最終是因為每況愈下的身體而暴病離去。
燕帖木兒走后,彼時即位的元順帝一股腦將自己對燕帖家族的殘恨揮發盡致,直接將燕帖一家子滿門抄斬!
欲望和權力的相結合其實是人一生之中的勁敵,如果堅持不住底線,最終禍害的只能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