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一些野史和民間傳說的記載,洪武年間的一天朱元璋外出巡查,偶然間來到了一座寺廟前。回想自己過去的種種經歷,朱元璋思考良久,而后便進入了寺廟。
方丈得知當朝皇帝來了親自出來迎接,然而在拜佛的時候朱皇帝問了方丈一個問題:「我需要跪拜嗎」?方丈一聽這個問題嚇了一跳,若是回答不好很有可能牽連整個寺廟。
所幸方丈也是博學之人,他回答了朱元璋8個字完美避免了一場危機。那麼,方丈說的是哪8個字呢?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這其中的故事。
朱元璋與皇覺寺的恩恩怨怨
話說,朱元璋小的時候家里很窮,吃了上頓沒有下頓。公元1343年鳳陽一帶發生了旱災,隨即而來的又是蝗災,可謂是赤地千里、寸草不生,然而這還不算什麼。
沒過幾天瘟疫突然爆發,朱元璋的父母不幸染病去世,身無分文的他只能向地主求得一塊土地安葬爹娘,卻遭到了無情的拒絕,所幸鄰居劉繼祖給了一小塊地,父母才得以入土為安。
為了一口食物、為了活下去,朱元璋不得不離開家鄉外出乞討,一年后他來到了鳳陽山下的皇覺寺,剃度、出家、當和尚開始一番新的生活。
關于朱元璋與皇覺寺的恩怨,民間還有一段很神奇的記載。進入皇覺寺后沒幾天,方丈就開始給朱元璋剃度,等于是承認他正式弟子的身份了。
本來剃度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頭髮剪掉、點幾個戒疤就可以了,奈何香在頭上燒戒疤時出了問題。方丈拿來第一根香他燒戒疤,結果香自己熄滅了,朱元璋的頭頂卻沒留下任何的記號。
隨后方丈又拿出了第二根香,繼續給他進行受戒儀式,可第二根香直至燃盡依然沒能燒出一個戒疤。對于此事方丈大吃一驚,他認為朱元璋是一個不祥之人、惡孽太重,連佛祖都不愿意接納。
關于這樣一段野史,諸多的影視劇中也有所演繹,因為朱元璋是真龍天子的化身,未來是要當皇帝的自然不能受戒,所以香才無法燒出戒疤。
沒有受戒就算不上佛門弟子,再加上方丈認為朱元璋罪孽深重,雖然讓他留在寺廟里吃一口飽飯,但卻禁止他進入佛堂,寺廟里的眾人待他也不好。
從年齡上來看,當時朱元璋也就十幾歲的樣子,為了能吃一口飽飯每天受盡師兄們的欺負,還要干繁重的雜活掃地洗衣、挑水做飯,似乎只有這樣才能洗刷身上的罪惡。
可即使如此,溫飽的日子也沒有持續太久,旱災、蝗災的面積不斷擴大,皇覺寺沒有多余的糧食供大家食用,方丈只能遣散不相關的人員,不出意外朱元璋就是其中之一。
走出寺廟后的日子里,朱元璋吃過別人碗里的剩飯,也曾被別人像狗一樣驅趕過,可以說為了能夠茍活于世,他經歷了人社會中的黑暗與冷血,也就是這段經歷塑造了朱元璋后期鐵血的性格。
在一些史料中也有這樣一番記載,朱元璋在外游歷三年后重新回到了皇覺寺,但因曾參加過一些民間起義遭到了寺廟和尚的舉報,為了活命他不得不再度離開,如此才參加了郭子興的義軍。
總的來說,皇覺寺給朱元璋留下了非常不好的印象,寺廟本應該濟世救人,可皇覺寺卻不斷踐踏他的尊嚴,甚至連佛門都不讓進,這無疑是洪武皇帝內心的一個傷痛,也難怪后期他不愿意別人提及這段經歷。
老方丈的機智回答
言歸正傳,再度來到皇覺寺下卻已是物是人非,朱元璋再也不是當年那個任人欺辱的小乞丐,而是大明王朝的開國皇帝。當年你對我愛理不理,如今我讓你高攀不起,帶著這樣一個心態朱皇帝走進了皇覺寺。
得知朱元璋的到來,皇覺寺的住持趕忙帶著一眾弟子出來迎接,禮儀態度都非常的謙卑。朱元璋邊走邊看,不久便來到了一尊大佛前,見到這樣一幕朱元璋心中產生了一個問題。
他帶著疑問的語氣問主持:「朕需要跪拜佛祖嗎?」方丈聽到這個問題后被嚇了一大跳,好在他也是見過大世面的,很快就調整好了心態。
閱盡世事的老方丈知道朱元璋并不是簡單一問,若是回答不好這個問題,很有可能全寺的性命都會搭進去。老方丈這麼想也不是沒有根據的,早在洪武九年的時候爆發過一場空印案,一萬多人被除。
后來的郭桓案、胡惟庸案和藍玉案等,又先后有8萬人被除,受牽連之人更是不計其數,很顯然朱元璋是一個手段狠辣的主,一言不合就要除人。
影視劇《朱元璋》中有這樣一幕,宋濂說皇帝也不能違背孔圣人(大致意思),朱元璋一聽就不樂意了,當即怒斥宋濂還差點一怒之下除掉他。
沉思了一小會,老方丈便想到了宋朝時期僧錄贊寧和宋太祖趙匡胤之間的一番對話,此事還被歐陽修收入了自己的《歸田錄》之中,大致故事是這樣的:
宋太祖趙匡胤有一次去相國寺拜佛,拜佛之余他突然想到了一個問題,他是皇帝、天底下地位最高的人,那麼自己這樣的身份需要給佛祖下跪嗎?
僧錄贊寧聽到趙匡胤的疑惑后略微沉吟,隨后回答道:「見在佛不拜過去佛」,其中的「見」通「現」,意思就是趙匡胤是現代的佛,而佛祖則是過去的佛,既然都是佛自然就不需要跪拜了。
當然,趙匡胤與僧錄贊寧的對話僅僅只是一個心理疑問,并不像朱元璋這樣沙機四伏。畫面回到皇覺寺,老方丈學著僧錄贊寧回答朱元璋:「無需跪拜」。
朱元璋不明就里問其中的原因,方丈便說了「見在佛不拜過去佛」,朱元璋乍一聽不明白其中的原因,不久后品出來其中的道理高興不一。
老方丈把他與佛祖相媲美,一來是給足了自己面子,二來也沒有侮辱他們自己的信仰,從任何一個角度來看,這個回答都是無懈可擊、無可挑剔的,一場危機就這樣被化解了。
不久之后,朱元璋帶著身邊的人離開了皇覺寺,而他與老方丈的這番博弈卻成為了民間的一段佳話,一直流傳到了今天成為了人們閑暇之余的談資。
對于這樣的朱元璋,你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呢?
參考文獻《歸田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