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仁貴:68歲帶病上陣,脫帽子嚇退數萬敵人,為何讓人聞風喪膽?

天空之城 2022/04/30 檢舉 我要評論

古代歷任皇帝在位期間,除了要兢兢業業地搞好內政,避免內患,更要時刻提防來自周邊少數民族的侵擾。

魏晉南北朝和五代十國時期,少數民族入主中原導致大分裂的困頓局面是任何一位君主都不想經歷的階段, 因此鎮守邊關成為歷朝歷代安邦定國的基礎之一。

秦朝有蒙恬抗擊匈奴,漢朝有李廣、衛青、霍去病擊退匈奴入侵,宋朝有精忠報國的岳飛抗擊女真政權,明代更有抗擊蒙古入侵的馬芳、王越等人。

在無數位鎮守邊疆的名將中,或許沒有誰能像唐初名將薛仁貴一般,68歲的高齡上陣除敵,僅脫下帽子就能嚇退數萬敵人。

甚至唐太宗李世民也高度稱頌薛仁貴:「 三歲孩童千兩價,保主跨海鎮西東」薛仁貴的一生到底有多少令人聞風喪膽的功績,可以在晚年為朝征敵時仍威風四射。

嶄露頭角:單槍匹馬取敵方將領首級

每一個偉大歷史人物的一生并非平坦順利,幾乎都經歷了跌宕起伏的傳奇人生, 薛仁貴名震邊疆也是從一介草民一步步攀升而至。

薛仁貴的家族歷史往上追溯可至三國時期的名門望族,只是到了他這一代,就家道中落了。

不過,有句俗話道「是金子總會發光」

唐太宗李世民剛統一全國不久,周邊的少數民族都蠢蠢欲動地想要將這個新生勢力扼在搖籃里,因此在李世民親征遼東的用人之際, 薛仁貴抓住這次可以建功立業的機會,自此步入軍旅生涯。

薛仁貴抓住這次機會相當于邁出成功的第一步,而是否能獲得李世民的重視,還要看他是否有真本事。

貞觀十九年,李世民率軍親征高麗,薛仁貴也在從軍作戰之列。當時郎將劉君邛在遼東戰場上與敵軍糾纏中,不幸被高麗軍包圍。

就在他身陷危險,無法脫險時,薛仁貴似乎絲毫沒有在意這重重包圍的危機,直接單槍匹馬地沖進敵人包圍圈,干脆利落地取下敵軍將領的首級,并懸掛于馬上。

高麗將領被一舉拿下后,敵軍士兵直接被嚇得連忙撤軍,劉君邛也因此獲救。

薛仁貴在這次戰役中不僅嶄露頭角,李世民也暗中記下了這位「拼命十三郎」,而在接下來的遼東作戰中,薛仁貴用實力證明: 李世民沒有看錯人。

同年6月,高麗遣兵二十萬與唐軍對抗,唐太宗御駕親征。正是在這場戰役中, 薛仁貴一席白色戰衣,手拿戟槍,腰胯雙弓,高聲吶喊著率領大部隊沖向敵軍。

唐軍一路勢如破竹,嚇得高麗君節節敗退以致倉皇而逃。在大獲全勝后,唐太宗特意召見了薛仁貴,并予以豐厚的賞賜。

之后在遼東戰場上,薛仁貴又再接再厲攻克堅不可摧的安市城,唐太宗喜納賢才,稱「朕高興的不是得到遼東,而是得到薛仁貴你呀」。

至此,薛仁貴這顆「金子」更是在戰場上大放異彩。

高麗再犯,直接降服

唐太宗視薛仁貴為不可多得的英勇猛將,到了唐高宗李治時期,是否能繼續受到重用于戰場沖鋒陷陣呢?

當時鎮守玄武門的薛仁貴于永徽三年,天降大雨、山洪暴發的危急時刻,他不顧個人安危,在大水沖毀李治寢宮前救下一國之君。這件事后,薛仁貴更是獲得不可多得的「忠臣」稱號,何來沒有機會奉旨出征的機會呢?

乾封元年,高麗再欲侵犯唐朝邊疆地帶,龐同善和高侃被困于敵軍包圍,薛仁貴聞訊立刻率軍救援,斬首數百人。

之后高侃與高麗君激戰中,再次處于不利形勢,薛仁貴直接率領大軍將敵軍攔腰截斷,反敗為勝,并順利攻陷三個城池。

唐高宗喜聞軍隊勝利會師,更是在信中對薛仁貴的驍勇善戰毫不吝嗇地稱贊,并鼓勵他繼續建功立業。

在之后的一年中,薛仁貴僅僅以三千兵力,斬獲高麗君一萬余人,一時間唐軍聲威大震,高麗其余城鎮紛紛降服。

在與李勣大軍一舉攻陷平壤后,高麗就此滅亡,朝廷設安東都護府統轄高麗。

甚至在檢校安東都護期間,薛仁貴善待平壤的每一位百姓,并且不計前嫌地任用高麗賢才, 他不僅是戰場所向披靡的大將,也是一方百姓的父母官。

三箭定天山的薛仁貴,脫帽即嚇退百萬敵軍

龍朔元年,薛仁貴在奉旨赴天山攻打回紇之前,唐高宗踐行宴上對薛仁貴說:「古代善于射箭者,一次能穿透七層鎧甲,你且穿透五層看看。」

薛仁貴毫無退縮地取箭拉弓,一箭穿過五層鎧甲,這般洶涌氣勢直接在率軍赴天山時,連發三箭除掉三人,其威風震懾敵軍。

此戰后,軍中皆傳唱「將軍三箭定天山,壯士長歌入漢關」。

然而,這樣一位幾乎盡善盡美的英雄人物,也難免招人妒忌而引禍上身,薛仁貴一生的污點或許正是兵敗大非山。

咸亨元年,薛仁貴奉命率軍5萬人護送吐谷渾王,并且要隨時提防來自吐蕃的進攻。

當時薛仁貴的手下郭待封不甘屈尊薛仁貴之下,心生妒恨,故意拖延行軍速度,導致吐蕃軍隊有了可乘之機。

縱使薛仁貴能力超群,在丟失了大量糧草和輜重的困境下,也難以再次反敗為勝。

正因為這次敗仗,薛仁貴丟掉了將軍的職位,之后雖再次被任用率兵平叛高句麗,但沒過多久再次被流放在外,而且有謠言稱薛仁貴倒在流放途中。

周邊少數民族聽聞一代猛將薛仁貴已經亡故的消息,頓時開始蠢蠢欲動進攻中原地區。

但是,謠言終究是不可信的。開耀元年,唐太宗再次啟用薛仁貴,并且理直氣壯地稱,這是薛仁貴將功贖罪的機會。

就這樣,68歲高齡的薛仁貴再次率兵與突厥軍隊對峙,在雙方對陣喊話時,敵軍高呼「唐朝將領是誰」,唐軍回話「薛仁貴」!

突厥軍隊紛紛質疑此薛仁貴乃冒牌頂替之人,真的薛仁貴早已倒在流放途中。

就在此時,薛仁貴脫掉頭盔直視突厥軍隊,敵軍仔細一看,頓時大驚失色,慌忙逃竄,唐軍幾乎以薛仁貴一張真容就令敵軍不戰而退,著實令人佩服。

薛仁貴戎馬一生,為鎮守唐王朝的邊疆領土鞠躬盡瘁,68歲的高齡還在奉旨出征,他傳奇的一生于70歲那年戛然而止。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