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中國歷史上富可敵國的人,歷史上有三位,一位是被人們稱為「商圣」的陶朱公范。第二位是明朝的沈萬三,據記載,沈萬三曾資助朝廷修建皇宮,可見沈萬三財富之多。 最后一位就是清朝臭名昭著的貪官和珅。和珅不僅是富可敵國,在當時也是世界首富。
相比起范蠡與沈萬三兩位商人,和珅還多了一個皇帝身邊紅人的身份,可以說和珅不僅非常有錢,還擁有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然而就是 這樣一個有錢有權的人,仍然有一個人能與他斗得有來有回,毫不遜色。
也許大家會認為這個人是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中的紀曉嵐,其實并不是, 這個人其實是劉墉,他有一個出名的名字——宰相劉羅鍋。
清正廉潔的劉墉
劉墉在朝為官五十余年,曾多次被貶職,又多次升官,起起落落的為官生涯并沒有改變劉墉,他為官清廉,深受百姓愛戴。
在《諸城縣志》中寫道: 「劉墉砥礪風節,正身率屬,自為學政知府時,即謝絕饋賄,一介不取,遇事敢為,無所顧忌,所至官吏望風畏之。」
清正廉潔的品格讓劉墉名聲遠播,也讓貪官污吏望而生畏,擁有這樣的官員不僅是朝廷的一大幸事,對百姓來說也是一大幸事。他之所以被叫做劉羅鍋是因為常年的躬身學習導致看上去有點駝背而被人稱為劉羅鍋。
劉墉出生在官宦世家,祖父名叫劉棨,是四川布政使,而他的父親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是清朝的一代名臣,官至東閣大學士。劉墉出生在這樣的家庭,自幼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后來考中進士開啟了為官生涯。
乾隆二十五年,朝廷派劉統勛前去新疆考察,了解在新疆是否適合駐軍。然而剛到不久,該地就發生叛亂,新疆地區將軍班第被除掉,劉統勛看情況不妙往后撤兵。乾隆知道后,責怪劉統勛不顧及將軍班第安危,自己跑路了,因此將他免職逮捕入獄。
劉統勛的兒子劉墉本來上班上得好好的,結果被牽連逮捕入獄。還好后來乾隆帝良心發現,釋放了父子二人。
劉墉的悲慘遭遇
后來劉墉升任太原知府,期間一直勤勉有加也非常廉潔,當地的百姓都非常愛戴他。然而名聲在外的劉墉還是發生了意外。
在劉墉管轄的陽曲縣出了個貪官段成功,在他當官期間,該縣虧損了一萬多兩,而這些錢其實都被段成功裝入了自己口袋。 劉墉知道這個情況后,立即向巡撫匯報。
令劉墉沒想到的是,此事由于參與人員眾多,官官相護,導致匯報過后便沒了下文,后來劉墉和段成功還升了官。結果剛升官沒多久的劉墉,因為江蘇巡撫揭發段成功受賄一事被牽連,又被逮捕入獄,差點人頭落地, 還好這次乾隆看在劉墉父親劉統勛的面子上,才免了劉墉被除掉的罪過,被安排充軍去了。
幸虧劉墉有個好父親,才能再次回到官場,后來憑借自己剛正不阿的性格,為百姓謀福利,為朝廷除貪官,被乾隆帝賞識升官。 劉墉就在浮浮沉沉的為官生涯中,變得越來越老練,加上他本就十分聰敏,后來被乾隆帝皇帝委以重任。
被皇帝刁難
劉墉不僅博聞強識,而且才思敏捷,乾隆皇帝對他都有些嫉妒,常常打壓劉墉的銳氣,便經常問劉墉一些難以回答的問題。
一次早朝過后,乾隆和眾位大臣一起聊天。乾隆看到劉墉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表情便很不爽,就一邊與眾人聊天一邊想著用什麼辦法來整治一下劉墉。
乾隆帝靈光一閃,就對劉墉說道:「劉墉啊,我大清這一年,生了多少人,又沒了多少人啊?」
在場眾人心知肚明,每天有忙不完的政務,哪有時間去調查這件事。劉墉稍微一想,便明白了皇帝的意思,知道這個問題不能隨便亂答。略微思索后開口道: 「生一人,沒十二人。」
回答完問題為了防止乾隆帝不分青紅皂白對自己一頓罵,便立即解釋道:臣是按照屬相來劃分的,生一人指的是今年的屬相,也就是說今年出生的所有人都是同一個屬相,將一個屬相的人比作一個人,而沒十二人指的是離去的人只會是十二生肖里的人, 也就是將今年沒的十二生肖的人比作十二個人。
聽聞這個回答的乾隆帝無言以對,并稱贊了劉墉這個回答,表示對劉墉機敏的肯定。
巧妙化解難題
乾隆皇帝戲耍劉墉的行為并不止一次。一年中秋節,眾位大臣隨皇帝一起外出游覽。在一處堤岸邊,眾人停下了腳步,看到大堤的兩旁種滿了果樹,湖中的蓮蓬也碩果累累,詩興大發的乾隆皇帝張口道:「 蓮粒心中苦」。一旁的和珅連忙稱贊,說道:「我來對下聯,母豬肚里臭。」
乾隆皇帝聽后,罵和珅: 「你是滿嘴吐臭水。」緊接著便轉過頭對劉墉說: 「劉墉啊,還是你來對吧。」只見劉墉順手摘下路旁梨樹上的一顆梨,說道:「梨兒腹內酸。」乾隆聽后,連連稱贊,還讓和珅要多多向劉墉學習。
其實乾隆內心是非常好逞能的,便立即摘下一顆沒有成熟的青柿子遞給劉墉挫挫他的銳氣,說道: 「劉墉啊,你的詩文功夫很深,朕賞你一個柿子吃。」劉墉連忙接下,并感謝皇帝的厚愛。
同時 順手接過一把水果刀,一邊分柿子一邊說道:「不敢獨享,請眾位大臣一起品嘗。」青柿子非常澀,眾人內心即便是一萬個不愿意,臉上也得笑嘻嘻地接下,并塞進嘴里。劉墉就這樣化解了乾隆的刁難。還順帶整治了與自己向來不和的和珅。
受嘉慶看重
后來嘉慶皇帝繼位,劉墉仍然受到重用, 一次嘉慶帝外出,還讓已經八十有余的劉墉留京主持朝政。在劉墉病去前兩日,仍在為工作奔波。
劉墉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清政府,「伴君如伴虎」,盡管劉墉多次被貶職,也差點沒了性命,但他并沒有屈服于官場的黑暗,仍然堅持清正廉潔為官。為自己贏得了好名聲。
劉墉年輕時,雖然聰明卻性子直,不懂得退讓,在經歷過重重苦難后,慢慢適應了爾虞我詐的官場和變幻莫測的人心,這才讓劉墉為官幾十載后得到了善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