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繞太陽旋轉,那麼太陽繞誰旋轉呢?
哥白尼的 《日心說》 的確具有跨時代的意義,可是他也存在一定的錯誤,就是認為 太陽是宇宙的中心 。
經過后世天文學家們的觀測,一個驚人的事實擺在大家的面前, 太陽是會公轉的。
太陽被認為是太陽系絕對的主宰,但是放到宇宙, 太陽系只不過是個普通的星系。
就像一個大學里的某某系, 地球 是里面的學生,太陽是系主任,然而系主任上面還有院長,院長上面還有校長,大學里不止這一個系,更何況大學還有很多……宇宙也是一樣的道理,太陽系之上是銀河系, 銀河系之上是總星系……
太陽系 也在圍繞著自己所在的銀河系進行旋轉。
那麼問題來了: 太陽系的公轉速度是多少?
是什麼在驅動公轉?
為何會墜入 黑洞 ?
太陽的未來將何去何從?
太陽系公轉速度被推翻,正以更快的速度沖入銀心,多久會墜入黑洞呢?
太陽系公轉的速度是多少?
太陽系會公轉已經不算什麼秘密了,只不過大家還是不太了解它 公轉的一些數值。
我們的太陽系位于所在 銀河系的一條旋臂上, 圍繞銀河中心運轉。
由于銀河系太過于龐大,因此天文學家只能通過計算得到 太陽系公轉的速度與周期。
太陽系圍繞銀心旋轉的速度為每秒220公里, 圍繞一周的時間需要大約2.5億年 。
整個太陽系的歷史大約46億年,也就是說, 太陽自誕生起,圍繞銀河運轉了大約18圈。
為什麼太陽在高速運動, 我們卻絲毫沒有感覺呢?
何止是太陽系公轉沒有感覺,人類連 地球的自轉都感受不到。
這就得提到參考系了,我們人類處于地球上,屬于地球的一部分, 和山川河流等沒有什麼本質區別 ,找地球上的任何物體做參照物,我們都無法看到地球本身。
可是當 人類乘坐人造衛星 到達太空后,再看地球,就能發現 地球的自轉。
這是因為 人造衛星已經脫離了地球參考系,可以從第三視角觀察地球。
如果在圍繞地球旋轉的過程中,人造衛星的速度與地球自轉一致, 就會出現 潮汐鎖定,衛星與地球之間是相對靜止的。
人類目前無法從第三視角來觀測整個太陽系, 更無法做到以第三人稱視角觀看 銀河,所以我們感受不到太陽的公轉。
但是,我們也知道,一個東西不會無緣無故地運動。
我們的 地球公轉是因為受到了太陽的引力,那麼太陽系的公轉是受到了什麼樣的引力呢?
是什麼在驅動公轉?
關于太陽系的公轉,天文學家們認為,銀河的中心有一本質量巨大的天體, 它在驅動整個銀河系的旋轉 。
當時的人們認為, 銀河的中心有一個質量非常大的恒星,它的質量比太陽大很多。
然而,隨著人們對恒星的認識越來越多,天文學家逐漸發現, 恒星的質量越大,壽命反而越小,我們的太陽壽命在大約100億年,如果一個恒星的質量是太陽的100倍以上,它的壽命只有大約幾千萬年。
這個時候,有一種天體假設體被天文學家提出, 那就是黑洞 。
黑洞的名字靈感來源自熱學上的黑體,表明它什麼物質都會吸收,就連光也無法穿過黑洞, 因為黑洞的引力十分巨大,光速也無法逃逸。
既然沒有光從黑洞中逃出來,我們如何觀測到黑洞呢?
經過長達幾十年的不懈努力,天文學家們逐漸印證了黑洞的存在, 并于2015年拍下了黑洞的第一張照片 。
黑洞從理論存在變為了真實存在。
當初天文學家假設銀河系中心那個天體,很有可能就是黑洞,它巨大的引力, 驅動著整個銀河系的天體參與公轉 。
那麼黑洞是怎麼來的呢?
黑洞的前身和我們的太陽一樣,都是恒星,不過, 它是超大質量的恒星。
在將自己燃燒殆盡后, 內部從氫核聚變轉化為氦核聚變,導致出現坍塌 。
但是它的外部卻開始膨脹,成為 超紅巨星。
直到這膨脹力與坍塌力無法保持平衡,星體發生超新星爆炸,將外表的物質全部甩出去, 成為了 星云,而內核則被留下。
這個時候的內核質量非常大,可是體積卻非常小,巨大的密度使其有巨大的引力, 一旦靠近就是被吞噬的命運 。
按照這樣的理論,銀心的 黑洞自誕生起就在不斷吞噬它周圍的天體。
既然 黑洞的目的是吞噬天體,我們的太陽系是在圍繞銀星黑洞在運行,這是不是說明, 其實我們的公轉不是公轉,只是在墜入黑洞前的旋轉?
很不幸,天文學家們發現,太陽系正在加速沖向銀心!
為何會墜入黑洞?
天文學家們通過計算發現,太陽公轉的速度遠比之前得到的220公里/秒大,而且路徑不是圍繞銀心做公轉, 而是在沖入銀心,墜入黑洞。
太陽系為何會墜入黑洞呢?
太陽系距離銀河的中心有大約2.7萬光年,這麼遠的距離, 就算黑洞想要吞噬太陽系,也是鞭長莫及 。
為什麼 太陽系無法保證普通的公轉模式呢?
我們所認為的公轉是參考的太陽系公轉,運用的是 萬有引力 。
隨著天文物理的不斷發展, 愛因斯坦在大約100年前提出了一種理論,萬有引力不單是質量引起的,它是物體質量引起的時空彎曲。
也就是說, 銀河中心的黑洞由于質量太大,將自己所在的時空壓出了一個凹陷。
隨著黑洞吞噬的物質變多, 它的質量越來越大,時空彎曲也越來大。
這就好比一個人站在坑的旁邊,突然有一天這個坑變大了,但是人的位置沒有變,結果就是人會掉進坑里,并且朝著坑中間滑落下去。
太陽系就是那個站在坑邊的人,而 銀星黑洞的時空彎曲就是那個不斷變大的坑。
在這樣的時空彎曲下, 太陽系會越來越靠近銀河的中心,并且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增大。
天文學家發現,太陽系每公轉一圈, 它與銀心的距離就會縮短2000光年, 按照這樣的速度下去,墜入銀心黑洞,還需要13.5萬圈運轉,如果我們仍然以 2.5億年為公轉周期,太陽系墜入銀心的時間,大約是33萬億年。
事實上,隨著越來越靠近銀星, 太陽系公轉的周期只會越來越短,墜入黑洞的時間小于這個計算值。
我們的 太陽系 已經踏上墜落的宿命,那麼它會有怎樣的未來呢?
我們的太陽系有著怎樣的未來?
雖然墜入 銀星黑洞 聽起來十分可怕,但是對于太陽系來說,起碼還需要上萬億年的時間, 而太陽系本身是有壽命的。
前面說到了, 黑洞和太陽的前身都是恒星 ,太陽的體積和質量只能算比較小的恒星,因此不會發生 超新星大爆炸,只會先膨脹再坍塌, 內核變為白矮星。
膨脹的時候,太陽極有可能將 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吞掉 ,在最后坍塌的時候會將剩余的行星拋棄掉。
也就是說,最后墜入黑洞的已經不是太陽, 而是太陽的墓碑——白矮星。
如果人類這個時候還存在,可能已經進入了更高級的文明,我們會在太陽熄滅前,就離開太陽系,前往另一個更適合生存在恒星系, 去往另一顆「地球」。
那麼這個時候,再壯烈的墜落已經和我們沒有關系,可能以那時人類的科技,可以看到這場墜落, 畢竟是我們曾經的恒星,送別一場也是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