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王星,曾經是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但是它最終被科學家「踢」出了行星行列,太陽系的行星從九顆變成了八顆,那麼這個天體到底有什麼奇特之處呢?什麼樣的天體才能被叫作行星呢?
太陽系的天體有很多,但是恒星只有太陽一個,行星有八個,分別是四顆類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四顆類木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除了恒星和行星之外,還存在大量的小行星和彗星以及衛星,所以太陽系內的天體數量其實是遠超我們想象的。
那麼冥王星到底有什麼特殊之處,它距離太陽又有多遠,如果站在冥王星上,還能看到太陽嗎?
地球的日夜變化,是因為地球圍繞太陽的運動產生的,地球的自轉和公轉,促使地球產生了日夜變化,但是并不是宇宙中所有的天體都有日夜變化的,我們今天討論的冥王星,就是一顆沒有日夜變化的天體。
不過,在冥王星上,還是可以看到太陽的,只不過和我們在地球上看到的太陽存在很大的區別,冥王星上看到的太陽,大約只有我們在地球上看到的太陽三十分之一的大小,就像是一個小亮點一樣。
所以,在冥王星上仍然可以看到太陽,只不過因為距離的原因,看到的太陽和我們在地球上看到的有很大的差別,要比我們看到的小上很多,而這也代表在冥王星上眺望宇宙,會看到更多新奇的場景。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冥王星的環境,才能去想象冥王星上的奇特場景。
冥王星這個名字,可能是太陽系行星中最霸氣的一個,但是冥王星其實并不大,要不它也不會被踢出行星家族了,如果從大小上來判斷的話,冥王星還不如地球的衛星月球,這樣的天體被稱為行星,又讓太陽系的這麼多衛星怎麼看呢?
所以,科學家認為,對于行星的評定也應該有一個準確的標準才行,不能發現一個天體,就認為它是行星,其實這也和人了最開始發現冥王星時的錯誤判斷有關,剛剛發現冥王星的時候是1930年,當時的科學還不夠發達,錯誤的判斷力冥王星的大小。
最開始的時候,科學家認為,冥王星的質量可能和地球差不多,要知道地球本身的密度在太陽系內的行星中是最高的,如果冥王星真的和地球質量一樣的話,它確實有資格成為一顆行星。
但是,在后續的研究中,很多天文學家都把目光放在了這個第九大行星上,隨著研究的深入,科學家逐漸發現,冥王星的質量和體積都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大,不斷的修正中冥王星的體積越來越小。
在發現了冥王星的衛星之后,科學家確定了冥王星的質量大約只有地球的0.2%,并且在海王星軌道之外,發現了一些比冥王星更大的天體,如果冥王星算是行星的話,這些新發現的天體是不是也應該算作行星?
經過考慮后,科學家認為,應該重新制定標準,想要成為行星,必須滿足三個條件才行,首先這個天體需要質量足夠大,讓自身在引力的影響下成為球形的,同時還需要圍繞著太陽進行公轉,冥王星符合了這兩個條件,卻不符合最后一個條件:行星需要清除軌道上除了衛星之外的其他天體。
所以,從一開始冥王星就不符合行星的條件,只不過因為當時的觀測條件比較差,隨著科學的發展,修正對于行星的定義,也是一個很正常的事情。冥王星本身的環境十分惡劣,因為距離太陽很遠,它的公轉周期足足有248年,也就是說需要整整248年,而冥王星的表面溫度在-223 ℃左右,可以說冥王星的環境極度惡劣。
雖然在冥王星上看太陽,會發現太陽很小,但是在冥王星上可以看到一個驚人的奇觀——冥王星最大的衛星卡戎。
就像是我們在地球上看到月球一樣,可以看到天空中漂浮的巨大衛星卡戎。
海王星軌道,并不是太陽系的最外圍,在海王星軌道之外,還存在很多天體,像是冥王星這樣的天體,被我們稱為「矮行星」,這些矮行星被認為是太陽系行星誕生過程中的「行星胚胎」,是形成失敗的行星。
你認為冥王星應該算是行星嗎?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