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際飛船有哪些?
說到星際飛船,不得不提一下先驅者10號和先驅者11號探測器,看下面這幅照片,大家是否記憶猶新?沒錯,在中學教科書上面就有這一張照片。先驅者10號和先驅者11號探測器都攜帶了這樣一塊載有人類訊息的鍍金鋁板。科學家認為,如果宇宙深處存在外星人,而這兩個星際探測器被這些外星人截獲到,那他們可能會知道這個星際探測器的來源,甚至可能會認識的人類的一些基本情況。
先驅者10號探測器在1972年3月2日發射升空,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穿越位于火星與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的探測器。先驅者11號探測器的發射時間要晚一些,在1973年4月6日才發射升空。
這兩個探測器正如名字那樣,它們確實是先驅者,為后來的旅行者探測器探路。因為當時科學家擔心探測器在飛越小行星帶以及土星環時可能會受到影響,甚至可能會被摧毀,而先驅者探測器的成功表明,探測器是可以安全飛越過去的。
雖然先驅者探測器發射時間更早,但是名聲并不如旅行者探測器那麼大,或許是因為這兩個探測器的運行時間不夠長,又或者是它們的「產出」不夠旅行者探測器多,又或者是因為它們的飛行距離比不上后來發射的旅行者探測器。
旅行者探測器的發射并不是按照編號進行的,其中旅行者2號發射時間要早一些,它在1977年8月20日發射升空,旅行者1號探測器在1977年9月5日發射,比旅行者2號晚了近半個月。
雖然這兩個旅行者探測器比先驅者10號、先驅者11號探測器發射時間晚了好幾年,但這兩個旅行者探測器的飛行距離卻早已超過了先驅者10號、先驅者11號探測器,其中旅行者1號探測器是世界上第一個進入了星際空間的探測器,是目前飛得最遠的星際飛船,而旅行者2號緊隨其后。
雖然旅行者1號探測器發射時間比旅行者2號晚一些,但是進入星際空間的時間卻早了好幾年。導致這樣的差異,原因可能就在于這兩個星際飛船的任務不同。
旅行者1號探測器的任務相對簡單一些,它原先設定的主要任務就是探索木星、土星及其衛星等天體,在完成了這兩個任務以后就朝著太陽系外側飛去了;而旅行者2號探測器的任務相對復雜一些,它不僅需要探索木星、土星,還需探索更加遙遠的天王星、海王星這兩顆氣態行星。
這就導致旅行者2號探測器需要花更多的時間飛往下一個目的地,在飛往這兩顆氣態行星的過程中也讓旅行者2號探測器的飛行軌道發生了變化,在完成了海王星的探測任務以后才能朝著太陽系外飛去。
暗淡藍點
在這4個星際探測器中,旅行者1號探測器應該是知名度最高的一個,因為它擁有很多頭銜,比如說是迄今為止人類發射的飛行距離最長的星際飛船,與地球的距離超過了230億公里,是世界上第一個率先進入星際空間的航天器。我們在談及旅行者1號探測器的時候,有時候也會說到一張讓人深思、讓人絕望的照片。
旅行者1號探測器搭載核電池,與傳統的探測器相比,能夠運行的時間要長得多。雖然旅行者1號目前仍有少量能量,但是它早已關閉了很多設備,其中就包括攝像機。之所以關閉一些設備,主要還是為了讓旅行者1號探測器能夠運行更長時間。而在關閉攝像機前,科學家專門讓旅行者1號探測器拍下一系列非常有意義的照片。
在1990年2月14日的這一天,旅行者1號探測器回望了一下太陽系,順便拍攝到了太陽系的「全家福」,當然也拍到了地球的照片。
只是在最后傳回的照片中我們已經沒法看得清楚地球的細節,因為當時旅行者1號探測器與地球的距離達到了64億公里,地球的大小只占整張照片的0.12像素。不得不說,旅行者1號探測器給我們人類上了一課。
曾經,我們人類一度以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與其他生物截然不同的人類是「天選之子」,但是這一張照片中的畫面,讓我們看到了地球在宇宙中真實的景象,地球只是浩瀚宇宙中一顆不起眼的星球,放眼整個宇宙,類似這樣的星球數以億萬計,地球有什麼特別之處呢?
除了讓我們看到了地球的渺小以外,旅行者號飛船也讓我們看到了太陽系之大、宇宙之大,真的超乎我們的想象。要知道,旅行者1號、旅行者2號這兩艘星際飛船已經飛行了40多年,作為迄今為止飛得最遠的星際飛船,旅行者1號探測器與地球的距離超過了230億公里,看起來似乎很遙遠了,但實際的情況卻讓人大失所望:飛行了這麼多年,連太陽系的邊緣都還沒看得到,走出太陽系遙遙無期。
人類的出路在何處?
看到旅行者1號飛船飛行了40多年卻連太陽系的邊緣都還沒看到,很多人都開始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太陽系這麼大,宇宙這麼大,我們連太陽系都走不出去,現在只能困在地球上,投入這麼大的財力、物力、人力去探索宇宙到底有什麼意義呢?
在發現新大陸之前,很多人也認為大洋彼岸沒有其他的新大陸,認為一些嘗試環球航行的冒險家在做無用功,在那個技術落后的年代,就算發現新大陸又能怎樣呢?但是事實證明,新大陸的發現對人類社會的發展影響可以說是非常深遠的。
同樣的,現階段我們的技術水平確實是沒法讓我們實現星際飛行走出太陽系,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就要安于現狀。相反,我們人類作為一種具有探索精神的智慧生物,顯然我們是不會固步自封的,而是勇于探索,勇于突破。
雖然現在的技術水平不夠發達,但我們還是可以在現有的水平基礎上,做一下我們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說先發射一些無人的星際探測器去宇宙深處看看真實的景象,去宇宙深處提前找到一些適宜我們人類居住的星球。在做好所有準備工作的情況下,我們未來才能談到所謂的星際移民。
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已經發現了超過5000多顆系外行星,雖然大多數系外行星環境都非常惡劣,都不適宜人類居住,但也有一些系外行星的環境相對優越的。科學家從已知的系外行星中選出了24顆「超宜居」行星,科學家認為在這些「超宜居」行星上面生活,可能會比地球更叔叔。
當然,這些「超宜居」行星距離地球比較遠,目前我們是沒法抵達的。不過,現在我們已經發現了這些「超宜居」行星的存在,那未來我們繼續努力發展科技,總會有一天能夠走出太陽系,甚至抵達這些「超宜居」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