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后,中國的疆域范圍就隨著朝代的更迭在不斷地變大。據統計元朝的時候中國的疆域是歷史上最遼闊的,甚至延伸到了今蒙古以及俄羅斯部分領土范圍。
元朝之所以有這麼大的疆域范圍,除了蒙古游牧民族的好戰血性之外,還因為他們有著許多雄才偉略的帝王。如鐵木真、窩闊臺、忽必烈等都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將才和國君。
在歐洲的歷史上也曾出現出一個偉大的帝王,他的國家疆域西起希臘、東到印度、南至尼羅河,真可謂幅員遼闊。這個帝王就是歐洲史上非常有名的亞歷山大大帝,即馬其頓的國王。
好戰大帝
在亞歷山大當政時期,可以說通過他的努力幾乎將現在的歐洲全境都收入囊中了,順便還收下了亞洲和非洲的一部分。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國,除了中國之外都被他占領完了。
拋開戰爭帶來的生靈涂炭來看,亞歷山大確實有著不可磨滅的功績。他20歲繼位為馬其頓的國王,在他加冕之初,馬其頓還是個小型的國家,棲居在波斯帝國的羽翼之下。
不僅如此,父親腓力二世去世后留給他的其實是個內憂外患的爛攤子。整個國家不僅債臺高筑,而且國庫空虛,據記載唯一比較值錢的就是幾只金杯銀碗。
無奈之下,亞歷山大只能從內政開始抓起。他一上臺就效仿希臘的制度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加強自己手中的權利,同時削弱貴族的勢力。
在多項改革當中,亞歷山大最重視的便是軍事。因為他清楚地明白,一個國家想要強大就必須依靠軍事力量。他創建了步兵、騎兵和海軍在內的馬其頓常備軍,并且還自創了馬其頓步兵陣。
經過這一系列的改革,馬其頓王國異軍突起逐漸成為歐洲一大軍事強國。就在此時,曾經被腓力二世征服的希臘各個城邦以及一些地區的部落族群紛紛發動了叛亂,想要脫離馬其頓王國的控制。
亞歷山大立即發兵前去平叛,隨后他首當其沖地征服了叛亂的伊利里亞諸多部落,又把色雷斯人打退到了多瑙河。
當戰火燃燒得如火如荼的時候,希臘有名的大城邦底比斯放出謠言說亞歷山大已經陣亡,想要動搖馬其頓的軍心。亞歷山大一路平叛過來,正想找個人來沙雞儆猴,結果底比斯就撞槍口之上了。
二話不說,亞歷山大揮師南下,以閃電般的速度抵達了底比斯城邦。隨著亞歷山大的一聲令下,大軍沖進城中,用超強的戰斗力教底比斯如何做人。
結果城邦被攻破,底比斯變成一片廢墟,城中的居民都被變賣為奴。此后這件事起到了沙一儆百的作用,其他反叛的城邦都出來投降,包括希臘諸城邦和雅典等。
這次征戰諸侯國讓亞歷山大徹底揚名立萬,也為馬其頓掃除了后顧之憂,更是拉開了亞歷山大東征的序幕。
攻占波斯
亞歷山大對波斯的痛恨不僅忌憚他們的強大,更是有著沙父之仇。他的父親腓力二世在女兒的婚禮上遇刺,這背后都是波斯人搞得陰謀,因此他決心要為父報仇,而這也成為了他出征波斯的重要理由。
除此之外,他征戰波斯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馬其頓帝國實在太窮了。當時討伐希臘叛變的諸侯國不僅沒為他還清之前欠下的債務,反而債務還有增無減。
因此他需要通過征戰其他國家掠奪他們的財富來清償債務,同時增強國家的收入。臨近出征之前,亞歷山大散盡家財全部分給了別人,僅帶著征服世界的欲望踏上了前往波斯的迢迢征程。
征伐波斯的時候亞歷山大只帶了步兵三萬、騎兵五千和160艘戰艦,這也是他全部的家當了,可想而知他已經破釜沉舟,決心與波斯來個你4我亡。
然而波斯的實力卻是十萬大軍,況且他們還擁有像埃及、巴比倫等這些實力強盛的國家支持。但亞歷山大認為雖然波斯帝國很龐大,但實際上是外強中干,不堪一擊。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當時的波斯皇帝大流士三世就是個膽小懦弱的昏君,空有著一個諾大的國家卻不會管理,導致波斯內部四分五裂。亞歷山大的到來算是波斯人的福音。
赫勒斯滂海峽一戰中,亞歷山大首戰告捷,大挫波斯帝國的銳氣,對方紛紛棄城投降,其他城邦也都是不戰而降。最后只剩下大流士三世做著毫無意義的頑抗。
此時亞歷山大辛苦自創的「馬其頓方陣」派上了極大的用場,在伊蘇斯城與波斯一戰中,他憑借著這個方陣將大流士三世打得落荒而逃。隨后大流士的妻子與女兒都被拿下,十萬大軍名存實亡。
這一戰讓亞歷山大掌握了主動權,更是不費一兵一卒就收復了埃及、巴比倫和敘利亞等地,徹底打通了東進的道路。
融合政/策
亞歷山大征服了波斯帝國之后,其他城邦都競相歸順。在此期間他們也俘獲了大量的戰利品,不僅有金銀財寶還有美女。那麼對于征服的領土要如何管理呢?亞歷山大想到了一個好方法。
特別是針對波斯帝國的管理尤為重要,畢竟這個帝國存在這麼多年,民族和文化跟馬其頓都有所不同,要讓他們心甘情愿的臣服得想點好的辦法,最后亞歷山大想到的辦法便是聯姻。
在占領波斯之后,亞歷山大便在蘇薩大城舉行了宴會以此來犒賞征戰沙場的將士們。然而將士們不知道的是,等待他們的是一次永生難忘的婚禮。
宴會上亞歷山大便宣布要迎娶大流士三世的女兒斯妲忒拉公主為妻,隨后他又命人將一大群美女貴妃們給帶到宴會上,并對將領們說:「這些波斯的貴婦美女,你們一人娶一個,今天就辦婚禮」。
這下將士們都傻眼了,好好的慶功宴改成了集體婚禮不說,還要當場跟一個陌生女子成婚,簡直是滑稽。況且許多將士在馬其頓的家中已經有了妻兒,然而國王已經下令哪敢不從,于是只能答應。
隨后按照等級制度,高級軍官娶走了波斯王族和各個城邦邦主的女兒們;剩下的一萬名普通士兵則娶走了次等貴族的女子。
亞歷山大最終想通過這樣的方式將馬其頓和波斯融合到一起,讓他們慢慢地消除對馬其頓的敵意,真正成為一家人。那麼這種方法真的有效嗎?后來的事實證明這只不過是強權壓力下的被迫屈從。
隨著亞歷山大的突然去世,那麼將士們都拋棄了迎娶的波斯貴婦,帝國也被不斷地瓜分。亞歷山大要融合兩國人的思想也宣告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