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日本最大皇陵,出土文物竟是中國的,墓主人是徐福?

天空之城 2022/05/13 檢舉 我要評論

2018年日本宣布開挖世界上最大的天皇陵墓。

消息一出,沒想到遭到了國民的一致反對,因為他們覺得這是對天皇的不尊重。

不過更重要的是,如果他們挖掘后發現,自己一直祭拜的 祖先是一位中國人,那可真是太尷尬了。

事實上,在這座皇陵中,還真出土了不少中國文物。

難不成,日本天皇陵中埋葬的真是中國人?

那麼這個人會是誰呢?

比秦始皇陵還大的日本天皇陵

沒想到世界上最大的陵墓,不是中國的秦始皇,也不是埃及的金字塔,而是日本的 仁德天皇陵。

日本面積雖小,但這座天皇陵卻建的一點兒也不含糊。

仁德天皇陵位于日本堺市大仙町,占地面積約為46.4萬平方公尺。

這座天皇陵比胡夫金字塔大了9倍,比秦始皇陵大了兩倍,所以榮升為 世界上第一大皇陵

與秦始皇陵依山而建不同,這座天皇陵直接平地而起,有12層樓那麼高,是座貨真價實的大墳。

俯瞰這座天皇陵,它的形狀就像一把U形的大鎖,皇陵周圍還有一圈壕溝注水環繞保護。

如此龐大的皇陵,在建造的時候必然耗費不少的人力物力。

根據估算,光是大墳所用的土就有 1405866 立方米,如果一一天動用千名勞工,至少得徐少十六年才能建成。

雖然日本的這座天皇陵規模如此宏大,但他的墓主人究竟是誰,其實一直以來都是一個謎。

日本人之所以把它認為是仁德天皇的陵墓,是因為仁德天皇在位期間,正是大和民族統一的鼎盛時期。

仁德天皇是日本第16代天皇,是一位人人稱贊的仁君,據說在他出生的時候,有一只大鷦鷯突然飛進了產房中。

他的父親認為這是吉兆,于是便給他起名叫做「大鷦鷯」,而且認為他就是「天選之子」。

確實仁德天皇繼位后,也不負眾望,重視農業,削減賦稅、積極外交。

仁德天皇在位時期,正好是大和民族統一國家的鼎盛時期,日本經濟、文化都非常興盛。

在日本人心中,大和時期創造的文明是日本文化的起源,所以日本人又稱自己為「大和民族」,這與我們稱自己為「炎黃子孫」是一個道理。

正是因為國家繁榮,所以仁德天皇才有能力為自己建造一座大墓。

所以日本官方在認定墳墓的時候,便理所當然地把這座最大的陵墓,指定為是仁德天皇的陵墓。

那麼這座世界上最大的天皇陵的主人究竟是誰呢?

日本天皇陵的墓主人是誰?

日本最大的天皇陵真的是仁德天皇的嗎?其實日本人自己也無從考證。

不同于中國的歷史,翻翻史書就能得知每一個朝代的歷史。

而日本在七世紀以前,是沒有文字記載的,偏偏日本又是一個古墳最多的國家,幾乎遍地都是古墳。

沒有文字,只靠人的歷代傳承,必然會出現信息不明的現象。

到了幕府時期, 宋朝思想家朱熹的學說傳到了日本。

可是這個時期的日本天皇權威基本喪失,國家主要由武士掌控。

而正是受 朱熹思想的影響,武士階層突然意識到,他們應該尊崇的是天皇。

隨著幕府倒臺,日本開始尋找日本歷代天皇的王陵,不過因為條件有限,他們只能憑借一些僅有的依據去判這是哪位天皇的陵墓。

那麼如何指定呢?比如說走訪古墳附近的村落,了解當地的一些神話傳說,再者就是直接考古。

在幕府時期將一堆無名的古墳,一直從初代天皇指認到了第45代。

仁德天皇的王陵其實就是這麼被指認出來的。一直到了江戶時期,王陵的記載才逐漸準確起來。

到了近代,其實許多皇陵通過現代手段都證實了是錯誤的,但是日本人依舊像往常一樣。

對此日本表示,哪怕是錯的,但都祭祀了這麼多年了,就認定是天皇陵了,不再改變。

但其實對于最大的仁德天皇陵,他們還有一種顧忌。

在秦始皇執政時期,他一心尋求長生不老之藥,這時有一名叫做 徐福的方士,告訴秦始皇在海上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有神仙居住。

為了求得長生不老藥,秦始皇為徐福組建了船隊,徐福帶領數千童男童女,去尋找仙山求藥。

公元前210年,徐福再度率眾出海,誰知徐福這一去,便再也沒有回來。

有史書記載徐福東渡到了日本,感到當地氣候明媚舒適,便在這里生活了下來。

而在日本,還真的有許多徐福的痕跡,比如徐福廟、徐福墓等。

徐福給日本帶去了文化和技術,所以有傳聞說徐福是日本的祖先。

這麼一來,就有不少人認為,或許仁德天皇的墓就是徐福墓呢?

如果真的是這樣,那麼日本的祖先豈不成了中國人,那可就真的太打臉了。

所以一直以來,日本人執意認為這座大墓就是仁德天皇陵,而且從未發掘過。

墓中埋葬的是中國人?

1872年,日本爆發了一場大地震,日本天皇陵也遭到了地震的破壞,石室和許多陪葬品暴露在地表。

日本政/府立即下令對其進行修繕,結果在墓中發現了許多陶俑以及生活器皿。

不過這些陪葬品很顯然都是中國的風格,連墓室內的壁畫,都與中國古代的生活場景非常相似。

從這個時候起,日本政/府就下令禁止任何人進入皇陵,前來祭拜的市民,也只能到達第二道護城河的平臺上,不能再靠前。

日本政/府官方解釋道,這樣做是 為了保護圣地的安寧和尊嚴。

時間到了2014年,有學者提議把仁德天皇陵入選世界文化遺產。

但是仁德天皇陵只是日本官方的認證,至于里面葬得究竟是誰,他們也并不知道,如果如這個名字去申遺,未免太不嚴謹。

如果真的要申遺,那就必須發掘王陵,確定墓主人的身份才行。

可是這個提議又遭到了日本市民的強烈反對,認為這是對天皇的極大不尊重。

而且發掘后一旦發現這真的不是仁德天皇的陵墓,到時候又該如何處理呢?

爭議的四年之久,終于在2018年,日本政/府終于下令發掘仁德天皇陵。

許多日本考古專家得知這個消息后,都非常的激動,摩拳擦掌做足了準備。

然而當他們進入到墓室后,卻再也笑不出來了。

在仁德天皇陵的墓室中,居然出土了許多中國魏晉時期的文物,而且墓中的結構,也與這一時期的如出一轍。

日本學者在慶幸不是徐福墓的同時,也有些心灰意冷,難 不成這是中國晉朝某位人士的陵墓?

查閱資料得知,在日本大和時代為公元三到七世紀這段時期,正好是中國東晉、南北朝時期。

而從三國時期,其實中日之間就已經開始交流了,并且日本深受中華文化的影響。

仁德天皇陵這種龐大的墳墓,其實也是受了中國殉葬文化的影響。

中國古代王室的陵墓,往往建造的規模宏大,而且古人講究「事死如事生」,生前的生活是什麼,走后的陪葬品也一應俱全。

而在日本仁德天皇陵中,也出土了許多生活陪葬品。

日本的考古專家看著這些中國晉代的文物面面相覷,無奈之下只能求助中國的考古學家,來幫他們一起考察。

通過專家們的考察,他們發現其實仁德天皇陵中埋葬的不止一個人,目前已經發現了三具棺槨。

但是因為種種原因,仁德天皇陵到現在也沒有發掘完畢,也沒有發現任何的墓志銘,所以墓中之人究竟是誰,還未可知。

但不可否認的是,這座大墓的主人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縱使不是中國人,也一定和中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2019年,日本仁德天皇陵成功申遺,但里面葬得究竟是誰,我們只能交給時間來解答了,希望日本政/府能夠早日公布。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