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NASA火星軌道器曾拍到一排排「樹木」,它是怎麼形成的?

天空之城 2022/05/15 檢舉 我要評論

看到眼前的這張景觀照片,你一定會以為是在地球沙漠上取景吧,碰巧被路過的攝影師用無人機拍到的,要知道地球沙漠幾乎寸草不生,但這張照片上顯示的沙漠影景觀卻讓人好奇,紅棕色的沙丘上竟然長出了一排排「樹木」。

其實,照片上顯示的沙漠并不在地球上,而是在與我們相距上億公里遠的火星上,這就更讓人感到好奇了,美國NASA的多輛火星車對火星探索了幾十年,并沒有發現什麼青山綠水,那麼火星沙丘上的一排排「樹木」是怎麼形成的?

這很容易讓人懷疑照片本身的真實性,難道是被大神PS過的?要知道出自PS大神之手的照片簡直毀人三觀,還有什麼事情做不出來的呢?恰恰相反 ,這是美國NASA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MRO)在2008年4月拍攝的真實照片。

2008年4月7日13:29,NASA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MRO)飛越火星北極319.6公里高空,對焦北緯83.5°、東經118.6°火星表面,隨手就拍攝了這張非凡的火星景觀照片,顯示了1平方公里范圍的火星沙丘,分辨率高達0.96米。

當NASA公布這張真實的火星照片時,那可是在整個科學界引發了軒然大波,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發現,但這又不可能是真的,火星上明明沒有植物,火星沙丘上的一排排「樹木」是怎麼來的呢?我們就帶著疑問了解下去。

火星也擁有著大氣層,只不過火星大氣層的濃度只有地球的1%,成分也完全不同,地球大氣層中的主要成分是氮氣,占比達到78%,然后是氧氣,占比達到21%,火星大氣層中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占比高達96%。

二氧化碳有三種形態,氣態、液態和固態,常溫情況下二氧化碳是氣態,當在常溫和壓強達到6079.8千帕時,二氧化碳冷凝成無色的液體,當在低壓之下,溫度降到-78.5℃時,二氧化碳凝結成冰雪狀的固態物質,又稱「干冰」。

跟地球一樣,火星也存在春夏秋冬四季交替,火星兩極是火星上最寒冷的地區,每當火星北半球冬季來臨,火星北極甚至會出現-100℃以下極端低溫,比地球上最寒冷的南極洲還要極端的多,直接把二氧化碳凍成干冰。

每到冬季,火星北極表面就會覆蓋一層白色「干冰」,跟白霜似的,1976年9月,首個著陸火星北極烏托邦平原的維京2號探測器捕捉到一張非凡的照片,顯示了大量鵝卵石和「白霜」,這些「白霜」就是固態二氧化碳。

NASA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MRO)也曾拍到過多張覆蓋大量「干冰」的火星照片,很是博人眼球,火星表面干冰看起來就像牛奶那樣誘人,讓人忍不住地咽口水,誰也不會想到,在火星世界,二氧化碳竟然自動化成了冰塊。

介紹了這麼多關于二氧化碳的知識,它跟火星沙丘上出現的「樹木」有何關系?我之所以介紹這麼多,無非就是想證明MRO拍到的火星沙丘上的「樹木」其實就是二氧化碳冰粒升化后,在沙地上留下明顯的痕跡。

根據常理知識,山峰越高氣溫就越低,地球最高峰珠穆朗瑪峰常年被冰雪覆蓋,火星北極沙丘頂部因氣溫較低而覆蓋了大量二氧化碳冰粒。

據了解,NASA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在拍攝這張照片的時候,火星北極正值春季,太陽入射角已經達到了63°,說明光照已經非常強烈了,隨著火星表面溫度的升高,覆蓋在沙丘上的一部分二氧化碳冰粒汽化了。

二氧化碳冰粒的升華過程會把與之接觸玄武巖的沙子染成深色,火星風讓這些深色沙子順著沙丘坡度向下流動,在沙丘上留下了一條條深色的條紋,看起來就像是長在沙丘上的樹木一樣,事實上條紋非常長,長超過了1公里。

2000年10月16日,NASA同樣也公布了一張匪夷所思的火星照片,這張照片由火星全球勘測者( MGS )拍攝,顯示了一些形狀類似于灌木植物的東西,這其實是大量二氧化碳冰粒升華后,自動在火星表面留下奇怪的形狀,類似茂密的灌木樹一樣。

2022年2月25日,位于蓋爾撞擊坑的好奇號火星車突然拍到了一張「植物」照片,植物怎麼可能生長在火星上呢?所以,好奇號火星照片顯示的植物很有可能就是「礦物花」,由沙粒自動堆積而成。

火星上沒有植物,NASA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照片上的一排排「樹木」,只不過是深色沙粒向下移動留下條紋而給我們造成的視錯覺,不過NASA科學家始終懷疑,古代火星是一個擁有海洋的外星世界,綠洲曾經存在過。

如今,我國祝融號火星車也在火星烏托邦平原找到了「水」存在的證據,發現了含水礦物,進一步證明了火星曾經存在過汪洋大海,或許生命真的在這顆荒蕪的星球上存在過。有趣有料的科學內容請關注唯一的微信公眾號:有趣探索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