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創建者朱元璋,其堪稱開掛的人生,幼年家鄉天災人禍不斷,家中更是有不少人都被餓倒,如此災難,朱元璋能生存下來,實屬不易。
為求生存,朱元璋當過放牛娃,進過寺廟打雜,甚至還有沿街乞討的經歷,這些種種事跡,在朱元璋稱帝之后,并沒有將它們抹去,反而以此為榮。
深知百姓疾苦的朱元璋,利用鐵血手段,清理了許多朝中大臣,為了大明江山永固,許多開國功臣也被相繼除掉。
其中最為出名的,要數明初四大案。
在這些案件當中,倒下的人真是不計其數,牽連之人甚廣,其中就有一人,被牽連之下被除掉。
不過,此人在被斬首之前,曾吟詩一首,朱元璋聽到后,立即除掉了所有的監斬官,這是怎麼回事呢?
說起這件事之前,首先要說的是,此人因何事被判刑,最終被推上了斷頭臺。
首先,要從藍玉這個人開始說起。
藍玉,明朝的開國名將,有膽有謀,勇敢善戰,屢立戰功。于捕魚兒海中大破北元,基本摧毀其職官體系而名震天下。
藍玉起初在常遇春麾下效力,因其做事很有膽有謀,面臨敵人勇敢,只要征戰便會立下功勛,因此,藍玉就被常遇春推薦給了朱元璋。
藍玉跟隨朱元璋南征北戰,屢立戰功,先后被朱元璋封為大將軍、涼國公。
作為常遇春的妻弟,同時,常遇春又是太子朱標的岳父,因此,藍玉十分維護太子朱標的儲君地位,是太子朱標的武人集團班底之一。
可惜的是,太子朱標身體狀況不好,死在了朱元璋的前頭,為了皇孫能順利繼承皇位,掌控朝局,朱元璋便有除掉藍玉等人的打算。
當然,除了這個原因之外,也有藍玉本身的問題。
明朝建立之后,藍玉居功自傲,收養了許多義子、奴仆,拉朋結黨,這對于皇帝來說,屬實是一位讓人頭疼的人物。
北征南返時,夜抵喜峰關,守關官吏沒能及時開門接納,藍玉甚至帶領大軍強行沖關,對此,朱元璋心中震怒。
不要說是朱元璋,這事若換做任何君王,恐怕都是無法接受之事。
除了這些之外,藍玉還作出了許多出格的事情,什麼強占民田了,強占元妃之類的,甚至逼迫元妃自我了結。
終于,在1393年,朱元璋再也無法忍受,以謀反罪逮捕藍玉,并將其抄家、滅族。其中,牽連甚廣,大約有一萬多人都被處決,史稱「藍玉案」!
藍玉案牽連了一萬多人,其中很多都是藍玉的黨羽,當然了,也有少數被冤之人,很不幸,孫蕡便是其中一位。
孫蕡(1337—1393),字仲衍,號西庵先生,他儀表堂堂,性格通達、豪爽。孫蕡于書無所不讀,寫起詩文來不用起草稿,開卷展紙,揮筆而成。
當時,許多人都因為藍玉案被牽連其中,為了徹底剿除藍玉黨羽,但凡平時與藍玉有些關系之人,都被朝廷除掉。
孫蕡就是其中之一,原因僅僅只是孫蕡曾經給藍玉題了一幅畫。
如果僅僅只是因為這個,那麼孫蕡無疑是比較冤枉的,孫蕡本人,也是無處伸冤。
畢竟那麼大的一個人數,朱元璋不可能每一位都親自審問,因此,孫蕡最終被人推上了斷頭臺。
蒙冤的孫蕡深知自己必活不下來,于是在被除前賦詩一首,以鳴不平。
「鼉鼓三聲急,西山日又斜。黃泉無客店,今夜宿誰家?」
后來,這首詩傳到了朱元璋的耳中,曰:「有如此好詩,不覆奏,何也?」
朱元璋覺得這首詩很不錯,更是發現冤枉錯了人,于是大怒詢問監斬官等人,為何不早些上報。
一怒之下,監斬官等人皆被除掉!
參考史料:《列朝詩集·孫蕡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