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皇帝的屠刀,漢朝武將敢于極力反抗,明朝武將為啥束手待斃

天空之城 2022/04/20 檢舉 我要評論

漢高祖劉邦與明太祖朱元璋,是古代兩大王朝:漢朝與明朝的開創者。兩人雖然生存年代跨越千年,但比較一下他們的人生,卻會發現有許多共同之處,重合之處和近似之處頗多。

二人的第一個共同點,就是家庭出身相似。兩人都是歷史上著名的草根皇帝,從一介平民白手起家,歷經奮斗,終于戰勝眾多強大對手,一統河山,從一無所有到富有四海,實現了從社會最下層躍升到權力金字塔頂端的不可思議的神奇轉變。

二人的第二個共同點,都極不善于處理君臣關系,堪稱古代皇帝中處理君臣關系的失敗典范。他們在戰爭年代,能夠很好地識別人才、駕馭人才,但到了和平時期,卻無法做到與大臣善始善終,對手下功臣大將滿腹猜疑防范之心,最終反目成仇,對功臣大將們大肆清理。

同樣面對皇帝的屠刀,漢朝武將們和明朝武將的反應卻截然不同。漢朝武將們眼看皇帝昏庸,自己即將面臨厄運,不甘心無辜被害,紛紛起兵造反。公元前196年,漢朝武將中位列第一的韓信,遭到劉邦和呂后的疑忌,把他召到長樂宮中除掉,誅滅三族。

韓信的倒下,引發了漢朝武將中的極大震動。韓信為漢朝建立立下蓋世之功,如今天下太平,卻無辜遇害,使得漢朝武將們人人自危。韓信的密友代王陳豨,因與韓信過從甚密,第一個起兵造反。劉邦調動大軍,派出周勃、樊噲等名將,大費周折才把陳豨除掉。

此后,漢朝武將們看透了劉邦的險惡用心,劉邦的背信棄義讓他們憤怒不已。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韓王信等統兵大將,先后起兵造反。但因為漢朝軍事實力過于強大,武將們之間又是各自為戰,實力相差懸殊,最終被劉邦一一剿滅。

到了明朝,朱元璋為了鞏固皇權,重走了劉邦的老路,高舉屠刀對功臣大將們痛下狠手。那些曾在疆場上拼命、為明朝打下江山的大將們,為國家奮戰一生,卻遭到皇帝疑忌,在一輪又一輪的大屠戮中被清理乾凈。明朝功勛卓著的名將馮勝、傅友德、藍玉、廖永忠、唐勝宗、陸仲亨、朱亮祖等等,甚至連常遇春之子常茂、常昇都未能幸免于難。

明朝武將們為什麼如此缺乏「血性」?面對朱元璋,為什麼不敢起兵反抗卻束手待斃?原來,這種情況屬于「非不為也,是不能也」。明朝的軍政體制與漢朝有了重大根本區別,武將們就是想造反也造不成。

漢高祖劉邦時代,眾多武將們之所以敢于造反,是因為手里掌握實際兵權。漢朝建立過程中,劉邦為了最大限度調動積極性,把武將們紛紛加封為異姓王。這些異姓王坐鎮一方,有著自己的管轄地盤和軍隊,具有和皇帝掰腕子的實力,因此才敢于起兵造反。

但到了明朝,這種局面已經不復存在。明朝的皇權集中體制已經非常成熟完善。朱元璋也封了很多王爵,但基本只限于自己的兒子。而明朝大將們也有封王的,但都是屬于虛銜,毫無實際意義,而且基本都是走后追封,根本不具備王爵應有的實權。

參考資料:《明史》《史記》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