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們只是在 地球上旅行,乘坐 飛機綽綽有余。
但如果要 探索太空,去探索一顆 替代地球、適宜居住的未知星球,我們需要的是 宇宙飛船。
飛出太陽系是人類實現星際旅行的第一步
當人們無法實現 星際旅行的時候,人們 仰望星空。
如今,有一些飛船正在 離開太陽系,帶著它們的使命 探索未來的新家園。
發起這個項目的是大家熟知的 NASA美國航空航天局。
NASA是世界上最大的民用航天機構
耗費這麼多人力財力,NASA有什麼 目的?我們首先來了解一下NASA派出的 5艘飛船。
這些宇宙飛船分別 是誰?有什麼 飛行任務?NASA最終要達到一個什麼 目的?NASA的研究給人類帶來什麼樣的 幫助?下面為大家一一解答。
派出去的這批飛船共有 五艘,目標 各不相同,其中最遠的飛船 旅行者一號已經行駛了 225億公里,試問NASA有何雄心壯志?
旅行者1號和先驅者10號
先驅者10號、先驅者11號
先驅者10號,發射于 1972年3月2日,是人類歷史上 第一艘飛過小行星帶、成功完成 木星觀測的航天飛行器。
打破了此前只能用 天文望遠鏡觀察木星的歷史,是人類航空航天發展 具有時代意義的一次探索。
有了先驅者10號對木星 近距離拍攝的圖片后,人們對木星的認識,便從沒有感情的 文字記錄,跳轉到了鮮活生動的 圖片。
先驅者10號逐漸接近木星時拍攝的照片
1983年6月13日, 先驅者10號飛過 海王星軌道。
要知道,這是八大行星中 距離太陽最遠的星球。
人們驚嘆于先驅者10號這艘傳奇飛船帶來的驚喜,它傳回的圖像清晰可見 海王星幽藍的光芒。
海王星: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
遺憾的是,先驅者10號像 脫韁的野馬,它的飛行好像 不受地面人員的控制了。
后來的科學家認為當時的航天飛行器還是有 缺陷的, 技術限制是硬傷。
如果它可以按照預期飛出 奧爾特云,那麼它便能夠帶著滿滿當當的 收獲返回地球。
奧爾特云距離太陽約50000~100000個天文單位
但事與愿違, 1986年10月,先驅者10號一直流浪,遠離了太陽系,它的速度瘋狂到了以每年 2.6個天文距離駛向 銀河系。
有人懷疑飛船被 外星人劫持了,有人擔心之后沒有了 燃料,先驅者10號成為 太空垃圾。
總之這艘功臣一般的宇宙飛船,徹底和人類 失去聯系了,它消失在了 銀河系外圍,成為了 最孤獨的一葉扁舟。
后來的人也無法找回它的 飛船數據,只有冰冷的檔案記錄著它僅存的一點兒信息。
先驅者10號
它的后繼者 先驅者11號,有了更大的使命。
先驅者11號進行了 跳脫式的旅行軌跡,首先還是 觀測木星,經過上一次的觀測過去了多年,情況有很多變化。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它將利用木星強大的 引力,抵達下一個目標 土星,觀察 表面和外圍光環。
先驅者11號拍攝土星的照片
先驅者11號被寄予厚望,為了實現 逃離太陽系的計劃,它必須抓住機會,通過土星的 逃離軌道實現真正意義上的 脫離太陽系。
這一次飛船的行進目標已經明確,那就是 銀河系中心。
讓我們祝 先驅者11號好運。
先驅者11號
旅行者1號、旅行者2號
旅行者1號、旅行者2號的名氣可以說更大,它們是繼先驅者10號、先驅者11號之后更加出色的太空飛船。
它們的目的依舊是 探索土星、木星,盡可能 飛向地外太空。
1980年11月20日,旅行者1號上傳完 最后一張木星衛星的高清圖片拍攝后,它的任務還在繼續。
在木星周圍拍攝的照片
比起此前 先驅者10號、11號傳回的畫面,科學家可以進行比對,更新 土星、木星的研究資料,以及木星眾多的 衛星,它們中極有可能發現 水元素,意味著存在類似 早期地球的生存環境。
如今已經飛出 225億公里的旅行者1號,其飛行能力超出了科學家的預想,它的任務中還包含了對 太陽風頂進行探索。
太陽風頂是 太陽風圈的邊界,也就是說探索它的 危險性更大,不過說不定能觀察到一些科學家感興趣的畫面,比如 太陽風暴、太陽黑子。
旅行者1號要徹底離開這里,需要大約18000年的時間
有意思的是,不知是不是認為 音樂無邊界,再加上 金剛石的性質穩定,科學家居然想到了用一個金剛石制成的 留聲機和一個銅制的 磁盤唱片,要在茫茫太空中留下 供智慧生物互相溝通的聲音。
科學家號稱即使過去 10億年,這個唱片機仍然能發出 優美的聲音,它的 音質不會受到普通唱片機因為磨損而帶來的 影響。
假如不把 金剛石唱片機送向太空,它應該是地球上 耐久度最高的音樂播放器了吧,不知道有誰有幸聽到,并聽懂其中的音樂呢。
金剛石唱片機構造示意圖
接著說 旅行者2號,旅行者2號發射時間比1號更早, 1977年8月20日,旅行者2號在 肯尼迪航天中心發射。
1986年1月24日,旅行者造訪 天王星,觀察到被日光直射一面被霧散播的 「日輝」。
1989年8月25日,旅行者2號接近 海王星,這是盡其所能造訪的 最后一顆行星。
完成了探星任務,旅行者2號繼續朝 太陽系外圈進發,它將持續向地球地面 傳送訊號。
「旅行者2號」太空攝影精選圖
新視野號
21世紀之后,對太陽系的探索任務仍在繼續,不斷更新。
2006年1月9日,一艘名為 「新視野號」的航空飛船向 冥王星飛去,它是史上 發射起始速度最快的探測器。
2015年,新視野號快速略過 冥王星表面,搜集了 行星大氣和表面的珍貴數據,容量超過 50GB。
本以為來到了太陽系的 「天涯海角」,要知道冥王星被稱為是 被太陽系拋棄的行星,它已經被剔除太陽系這個 「朋友圈」。
「新視野號」
時間來到 2019年1月1日,新視野號來到了一個稱為 「柯伊伯帶」的太陽系邊緣地帶,一個叫做 「Ultima Thule」的地方,它可以翻譯為 「超越已知的世界」,在文學作品中用來形成 神秘遙遠的土地。
這個 「天涯海角」,和海南的「天涯海角」看上去區別很大,從照片看來它像一個 小葫蘆。
「新視野號」所拍攝的首批「天涯海角」圖片
新視野號上并沒有攜帶 金屬鋁板、金剛石唱片機這些表明 人類文明的東西,也許是科學家認為不同宇宙之間的生物應該以 更加謹慎的姿態和平相處。
過多地暴露自身文明的信息是一種 大膽缺乏理性的嘗試。
「新視野號」繼續向深空飛馳
NASA的目的
經過對 5艘宇宙飛船的飛行經歷的敘述之后,也許你還是一頭霧水,NASA這麼煞費苦心是 為了什麼?
最遠的一艘已經在太陽系的跑道跑出了 225億公里的田徑成績,大量的圖片和數據傳回,這些研究陸續進行,對人類能夠提供哪些 幫助呢?
人類向太空中發射飛船的價值和意義都是非常大的
NASA的目的自然是為了 探索宇宙,為航空航天事業 添磚加瓦。
至于 尋找能源、探索外星文明、尋找宇宙奧秘,這些可以看成帶來驚喜的 「支線任務」。
探索外星文明的概念圖
能源關系人類生產發展,目前已知的能源也許會隨著 生產力的提高消耗得更多, 轉換效率變低,所以有必要探索 新能源、清潔能源。
至于外星文明,我們很難判斷 是敵是友,可以委婉地表達人類信號,就如 先驅者號、旅行者號那樣。
宇宙的奧秘是個大而籠統的概念,它不僅涉及到 科技,還涉及 哲學,NASA的目的其實就是一個 解謎和探索的過程。
如果我們能夠離開銀河系,將會進入無比廣闊的星際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