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墓前本來跪著五個人,為何后來變成了四個,另一個人去了哪里?

天空之城 2022/05/09 檢舉 我要評論

一首「滿江紅」,讓現代人認識了岳飛。岳飛的故事從精忠報國的刺字開始,到收復燕云十六州,再到抗金英雄,逼迫金朝軍隊向南宋軍隊俯首稱臣。

最終,到后來他被奸人迫害,命途多舛,讓人扼腕。至始至終,這位為國奉獻一生的大將軍再未見到自己祖國收回自己的失地,只對著腐壞的王朝留下一句「天命昭昭」,含恨而終。

作為謀害岳飛的主謀,秦檜也是家喻戶曉,如今他已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無法翻身。在岳飛墓前,立著秦檜夫婦的跪像,懲罰二人永生永世向岳飛請罪。

但許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實岳飛墓前不止跪著秦檜夫婦,而是五個人,其中,有一人的跪像卻在千百年的歷史之中,被悄然撤走了。

那麼,跪在岳飛墓前另外三人究竟是誰,那尊被撤走的跪像背后又有什麼故事呢?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

寸土不讓!誓死保衛大宋國土,秦檜曾經竟然是大忠臣?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之中,秦檜是南宋最大的奸臣,欺上瞞下、攫取權力,將整個朝堂攪成了一灘渾水,同時極力打壓同朝異黨、逼死岳飛,后又勸皇帝與金朝媾和、

可以說,他將國家出賣給了北方,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北宋年間的秦檜,卻是另一番鮮為人知的模樣。

公元1126年,金軍大兵壓境,北宋軍隊節節敗退,眼看軍隊就要逼近首都東京,王朝之中與金軍和談的聲音越來越大,甚至有臣子直接建議宋欽宗割地賠款,以換和平。

不久,宋欽宗便收到了一份奏折,上奏者為秦檜。在閱讀完奏折之后,宋欽宗大怒,對著奏折罵聲連連。而發怒之后,宋欽宗并未回奏,而是將奏折放在了一旁,不再理會。

沒有收到回復的秦檜后續又連上幾奏,都被宋欽宗給忽視了。與現代人意料的不同,秦檜上奏的內容并非勸宋欽宗投降, 恰恰相反,秦檜上奏是為了讓宋欽宗加強對金兵力,誓4守衛國土。

雖然宋欽宗置若罔聞,秦檜依舊不厭其煩地上奏,希望能夠點醒自己的君主,鼓勵朝野能夠團結一心,抵抗金朝。

可秦檜的不厭其煩,換來的是宋欽宗的不耐煩,皇帝大手一揮,把喋喋不休的秦檜發配到了河北,而且為了報復和打擊秦檜的自信心,將其發配到了割地使手下干活。

士可沙不可辱,此時的秦儈無法忍受這種侮辱,為保大義憤然辭官,幾番上奏卻接連被否,只能夠屈辱地干著幫大宋割地賠款的工作。

正是這份工作,徹底改變了秦檜的內心,將秦檜的人格重鑄,最終讓這位大宋忠臣,變成了無恥小人。

一念之間忠臣變小人,為何秦檜要害岳飛?

即便是割地賠款的工作,秦儈也恪守大宋王朝的底線,可一次次的打擊,讓秦檜開始對自己和國家產生了深深的懷疑。

金軍對北宋下了最后通牒,不割讓太原、中山和河間,就全面出兵滅了大宋。在秦檜的據理力爭下,宋徽宗和宋欽宗放棄了割地賠款茍活的想法。

可是,他們卻不加強抗北兵力,讓金軍直搗東京汴梁,將秦檜一家和兩個皇帝擄了去。從此,秦檜徹底對宋朝絕望,大宋江山從皇帝到官員,沒有一個有骨氣的。

這位北宋鐵骨錚錚的忠臣,從此開始不再為王朝考慮,而是只為了自己的利益行事。由于文采斐然,秦檜被金人選中,專門來擬對南宋和談的詔書。

此時的秦檜不再拒絕這種喪國之恥的事,而是盡心盡力,幫助金朝人寫和談條件。在寫條件時,秦檜得知南宋趙構已經登基,新的王朝已經建立,自己的機會來了。

他在送書的途中,與自己的妻子一道,偷偷溜出了金人的隊伍,生生從北方逃到了臨安城。趙構見到前朝老臣回歸,又是秦檜這位力主抗金的重臣,自然是好生迎接,給秦檜加官進爵,讓他當了宰相。

自此,我們熟知的這個秦儈登上了歷史舞臺。在南宋重新擁有身份的秦儈為自己的仕途打下基礎,他不再考慮國家的利益,而是只顧著自己集團的發展。

秦檜在政/治上排除異己,極力打壓愿意抗金的將領,就是因為因為若是伐金成功,那宋徽宗與宋欽宗就又能夠重新掌權,大宋回到兩個軟弱皇帝手中。

趙構也深知若是伐金成功,自己皇位非但不保,還會被以奪權治罪,人頭落地。于是秦檜與趙構二人臭味相投,聚到了一起。

害了岳飛的五個罪人,為什麼只有四人跪在墓前?

因此,秦檜最大的敵人就是岳飛。因為岳飛太能打了,不費吹灰之力便收復了燕云十六州,再下去北宋復國指日可待了,而且岳飛在朝中影響力實在太大,幾乎所有武將都支持岳飛伐金。

于是,秦檜開始組成自己的利益集團,他先是籠絡了當時在朝中最有話語權的萬俟卨,將朝中輿論帶向反對岳飛的方向,從朝政之中對岳飛形成壓力。

然后,他秦檜又放眼軍隊,威逼利誘岳飛同僚張俊,讓張俊帶領一部分士兵剝離岳飛的控制,從軍事上形成對岳家軍的威脅。

而平民百姓之中,則由秦檜的夫人王氏運作,四處散布岳飛的惡名,將岳飛塑造成一個和平破壞者,是一個與金國媾和的賣國賊、叛徒。

久而久之,岳飛發現不光是朝野上沒人為自己講話,在軍隊里,士兵好像也不支持自己了,甚至走在路上,百姓都要罵自己兩句。

就這樣,秦檜的利益集團形成了,這四個人聯合趙構,對岳飛展開了圍剿。先是趙構連發十二道金牌,將在戰場上沖鋒的岳飛緊急召回了臨安城,后來在秦檜、王氏、張俊和萬俟卨的運作下,給岳飛定了一個「莫須有之罪」。

定罪就得有證人,秦檜早有準備,他買通了岳飛手下的一個小兵王俊,在走過場的審判之中,張俊站了出來,指認岳飛有叛亂之心,最終讓岳飛定罪問斬,一代名將就此隕落。

后來,岳飛沉冤得雪,大家發現秦檜的利益集團才是南宋滅亡的真兇,于是便將秦檜、王氏、張俊、萬俟卨和王俊這五個直接害了岳飛的兇手塑成石像,永生永世跪在岳飛的墓前。

對于前面四人的罪狀,所有人都沒有意見,可對于張俊,卻產生不同的爭論,有人認為張俊是害死岳飛的最后一個兇手,也有人認為張俊只是一時貪心,被人利用才犯了錯。

爭論持續了幾百年,最終爭辯各方找了一個折中的理由:因為張俊身份地位太低,雖然他是指認岳飛的兇手,但是他不配跪在岳飛墓前。

如此情況下,后人便將張俊的塑像移走了,從此只剩那四人跪在岳飛墓前。時過境遷,對于王俊來說,身份卑微反而成了好事,讓自己從千古罵名之中脫身。

反觀另外四人則永遠跪在岳飛墓前,被后世人們所唾棄辱罵。對此,你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呢?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