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當眾羞辱大臣,賜他50歲奶娘為妻,成親之夜大臣高呼萬歲

天空之城 2022/06/27 檢舉 我要評論

「乘龍快婿」這個成語大家都不陌生,在古代時往往指男人靠自己的才華和樣貌,或身上的某個優點特質,吸引到家世背景顯赫的小姐的愛慕,從而成為這家人的女婿,讓自己的整個人生和身份都發生了重大轉變。

按理說在男權至上的古代,男人會以攀附女人升官發財為恥,但是在唐朝時期,愿意攀附女人的男人可不少,這是為什麼?

因為唐朝時武則天曾稱帝15年,在她稱帝的那段時光里,女權漸漸有崛起的勢頭,就連武則天卸任王位后,雖然繼承王位是她的兒子唐中宗李顯,但掌握實權的卻是韋后和安樂公主,唐中宗算是個掛名皇帝。

有一次唐中宗為了戲弄一位想巴結皇室的大臣,就說要賜給他一位美人為妻,沒想到這大臣在新婚之夜,發現賜的新娘是出身低賤且已50歲高齡的皇后乳母王氏,竟高興得當場跪地謝恩: 「謝陛下隆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這個為了攀上皇家關系而失去自我的大臣,正是唐朝宰相竇懷貞。

名門公子,成為縣令

別看竇懷貞如此窩囊,他的身世背景可不簡單,生于名門貴族,從小就豐衣足食,養尊處優。祖父是昭穆皇后的親哥,唐太宗李世民的親舅舅。

唐高宗時期,他的父親竇德玄就深得皇上信任與重用,在宮中任「左相」一職,生前為朝廷做出了諸多重大貢獻,聲名遠揚,走后還被追封為光祿大夫。

而他的兄長個個都有官職加身,其中成為密州刺史的竇懷讓職位最高。由此看來,竇懷貞家世顯赫,錢權職場方面根本就無需擔心,為何卻總想著趨炎附勢呢?難道這背后藏著不為人知的秘密......

其實青年時期的竇懷貞清廉簡樸,待人謙遜有禮,身上沒有紈绔子弟常有的負面評價,是很難得的名門翩翩公子。

而且青年竇懷貞對權勢的追求也并不高,步入仕途之際,父親建議他從基層做起,然后靠自己的實力慢慢升職。 懷貞很爽快地就接受了父親的建議,去往清河縣踏踏實實做了個小縣令。

這小官他做得有聲有色,秉公無私,讓清河縣的百姓贊不絕口。政績顯著的他先后升職為越州都督和揚州大都督府長史,做一行愛一行,行行做事都很干練負責,百姓紛紛夸其是好官。

他還因此受到了狄仁杰的賞識,被推薦給武則天,很快就得到了提拔和重用。

趨炎附勢,成為墻頭草

可進京為官后,之前以清正廉明著稱的竇懷貞,卻漸漸忘了自己的初心,開始趨炎附勢起來。

當時竇懷貞入京當官后不久,武則天就因「神龍革命」,被迫將王位禪位給兒子李顯。

這就使得他在朝廷中的最大靠山被連根拔起,心中充滿了不安,生怕自己的官位保不住,于是便絞盡腦汁開始賄賂討好朝廷大官員, 放下身段對那些宦官們點頭哈腰,還瘋狂阿諛奉承起韋后和安樂公主來。

甚至為了向掌握朝政大權的韋后表忠心,不惜將自己的名字改成竇從一,只因要避諱韋后父親名字中的一個貞字,也表明自己愿意在韋氏身后「搖尾乞憐」。

在竇懷貞堅持不懈地拍韋后和安樂公主的馬屁下,終于不負有心人的得到了韋后的認可,被提拔為御史大夫。

韋后和安樂公主是對他滿意了,但是唐中宗和朝中大臣卻是特別厭惡他這番巴結的嘴臉。

于是在一次除夕夜宴上,酒過三巡略感無趣的唐中宗,看到在人群中卑躬屈膝的竇懷貞,一時興起想要戲弄羞辱他,便在文武百官都在場的情況下,對竇懷貞道: 「聽說你的夫人去世很久了,朕今日賜給你一個貌美如花的美人作新夫人,如何?」

聽到這話,竇懷貞受寵若驚,忙跪地叩首謝恩: 「沒想到陛下日理萬機中,還能記得臣這點小事,謝陛下厚愛,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見竇懷貞如此表現,唐中宗心中對他更是看不起,便命內侍將新娘接過來,不過新娘出來時是用宮扇遮著臉的,等到宮扇慢慢從新娘的臉上移開后,竇懷貞當即被她的容貌嚇得癱倒在地,這哪里是貌美如花的美人,這分明是已經滿臉溝壑的老嫗。

文武百官的嘲笑聲頓然四起,皇上也等著看他笑話。

竇懷貞慢慢回過神來,他認出了新娘正是韋后的奶娘王氏,突然心中暗喜,覺得這正是一個可以和韋后鞏固關系的好籌碼。他激動喜悅地跪地謝恩: 「謝陛下隆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竇懷貞這反應,讓在場等著看他笑話的眾人都始料未及,唐中宗也想不到竇懷貞為了攀上韋后這顆大樹,竟能如此隱忍,這讓他開始有點佩服,于是就沒有再為難他,而是順勢下了一道圣旨,將韋后50歲的奶娘封為竇懷貞的正夫人。

爾后,這件事成了滿朝文武飯后的談資笑料,言語中盡是對竇懷貞的譏諷和不恥。在唐朝,奶娘的丈夫稱之為「阿赩」,朝臣們便給他起了個外號叫「國赩」,目的就是為了嘲諷他。

但沒想到竇懷貞竟以此為榮,還在要上書給皇帝的奏章上署名「皇后阿赩」,這讓每次看到此署名落款的唐中宗哭笑不得。

自縊而去,臭名昭著

不過竇懷貞沒能風光多久,就被朝廷貶為了濠州司馬,官位一落千丈,這又是為何?

原來,710年,宮廷再一次發生重大變故,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為了不讓李氏辛苦打拼起來的江山,落入韋氏的手中,便聯合除掉了韋后和安樂公主以及支持她們的黨羽。

聽說韋后倒台了,竇懷貞慌得不行,又想起身邊還有個和韋后關系密切的王氏夫人,更怕被其殃及池魚,于是當機立斷砍下王氏的首級,當夜只身送往登上王位的唐睿宗(李旦)面前負荊請罪。

唐睿宗見竇懷貞還算識相,況且之前并未為朝廷和韋后做過什麼貢獻,只是靠拍馬屁升官,突然連動他的心思都沒有了,不過對此人是不會重用的,于是便將他貶為官職低微的濠州司馬。

可沒想到逃過一劫的竇懷貞,依舊按捺不住馬屁精之魂,故伎重施阿諛奉承起當時權傾朝野的太平公主,令人驚奇的是,他居然再一次成功了,很快就被太平公主提拔為魏國公。

不過好景不長,太平公主終究斗不過李旦和李隆基,她的奪權計劃很快就敗露了,之后被迫于府中自我了結。

這一次竇懷貞就沒有那麼幸運了,太平公主倒台后,他知道自己的性命肯定不保,于是逃到了溝溝里,在環境和精神的雙重折磨下,他選擇在溝中自我了結。

而李隆基也是極其痛恨見風使舵的墻頭草,于是命人將竇懷貞的首級砍下,還給他改姓為「毒」,除雞儆猴警示朝中大臣,此種品性的官員就是社會的「毒瘤」,注定不會有好下場。

在古代,君臣之間的關系一直是挺微妙的,不過無法否認的是,要想得到皇帝的賞識和重用,終究要靠的是個人的才能和成就,僅靠拍馬屁上位是難以服眾的,也會讓人恥笑看不起。

即使最后靠阿諛奉承登上了高位,最終也會因為德不配位而感到惴惴不安,若靠山一倒,那麼此人失去的不僅僅是官職,性命都有可能不保。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