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無疑是整個太陽系的中心,所有太陽系內的天體都會圍繞著太陽轉動,其中包括了八大行星還有一些彗星和隕石等等,這也是人類公認的宇宙道理之一。
雖然說太陽系內的天體都會圍繞著太陽轉動,但是太陽系的運行十分復雜,并非是平面上的轉動這麼簡單,還涉及到了十分復雜的天體運轉等等。
那麼作為太陽系內最大的行星,也就是木星,它并不是圍繞著太陽公轉,這一點上會顛覆大部分人的認知。宇宙中,太陽的位置并非是固定的,太陽帶著八大行星還有眾多天體一起運動,想要完全搞清楚太陽系內行星的運轉規則是十分困難的。
太陽之所以占據了太陽系的中間位置,有一個最大的原因就是它的質量,如果用地球作為對比的話,太陽系的質量超過了地球的33.3萬倍,而且太陽作為恒星時時刻刻都在進行氫核聚變,為周圍的天體提供能量。普通人眼中太陽系內只有太陽和八大行星,可能還會有一些彗星之類的,其實并非如此。
在木星軌道范圍內,直徑超過了一百米的小行星就已經超過了1.5億顆,即便是我們將除了太陽之外的天體都集中起來,一共的質量也只占到了整個太陽系質量的0.14%,也就是說太陽系的中心太陽的質量相比于整個太陽系的質量而言超過了99.86%,所以太陽可以產生十分巨大的引力,吸引著一光年之內的天體圍繞著它進行轉動。
那麼此前我們提到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其實這句話并不是特別的準確,準確而言太陽系的中心并不是太陽所處的位置,這需要通過一個簡單的模型來討論這個問題,這個模型就是太陽-木星模型。我們可以從萬有引力這個基礎物理規則得知,太陽對于其他天體有著引力,那麼其他的天體對于太陽同樣有引力,放在太陽和木星上,在引力的作用下太陽和木星相互吸引,并且有著彼此靠近的趨勢。
既然如此,為什麼太陽和木星并沒有相撞呢?最大的問題是兩個天體并非只有純粹的引力作用,它們還在做圓周運動,引力可以充當向心力,也就代表了它們圍繞的中心并不是自己,而是它們共同的引力中心。這個引力中心的計算十分復雜,簡單來說誰的質量越高,那麼引力中心就會越靠近誰,所以說通過公式計算,太陽也并非是一個規則的球體,而是一個扁球體,所以太陽和木星的引力中心也不在太陽的內部,而是在太陽的表面之上,大概距離太陽的表面有4.6萬公里左右。
那麼這個引力中心是固定不變的嗎?其實并非如此,天體的運動是一個十分復雜的過程,大部分天體并不是一個規則的球體,所以運動的時候質量的分布方面也會出現一定的變化,這個時候引力中心也就會發現一定的變化,這個道理適用于太陽和木星的引力中心。
因為太陽的質量太高了,所以說太陽的引力中心即便是沒有在內部,也會在靠近太陽的地方,所以說科學家為了方便解釋,認為其他天體圍繞著太陽轉動,實際上會有一些偏差。
太陽會沿著半徑的方向進行擺動,太陽的擺動并非是受到一個天體的影響,而是受到太陽系內所有天體的影響,如果是有更加高層次的文明看到了太陽系,它們可以通過太陽系內太陽的擺動幅度測算出太陽內有多少行星,這也是天文學家和科學家使用的辦法,也是用這樣的辦法計算出了太陽系內的八大行星。
目前人類的科學水平還不足以支撐跨星系的航程,需要研發出亞光速的飛船才有一定的可能性,有科學家推論21世紀后期可能會研發出達到百分之十的光速飛船,能達到這樣的速度也十分不容易,如果是百分之十的光速,需要大概五十年的時間才能飛躍4.2光年,也就是距離太陽系較近的三合星系統,即便是抵達之后也需要等待四年左右的時間才能將相關數據傳輸回來。
人類的科技一直在前進,總有一天會探索其他的星系,說不定有一天離開了銀河系也有可能,人類的夢想一直是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