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從哪里來的?如果在我們的族譜中遨游,會看到不尋常的角色陣容。
我們的祖先塑造我們現在的 身體構造,但我們可能從未意識到自己擁有如此龐大的族譜樹。
尋找埋藏在巖石中的線索,尋找寫在我們 DNA里的答案。
人有的過程,動物也有這些過程。
人的背部有一條由 若干脊椎骨連接起來的脊柱,有 四肢等臟器。
有些動物,比如 青蛙,老鼠的背部也有一條脊柱、四肢等臟器,都是屬于同一類型的 脊椎動物。
老鼠的骨架
有一類動物,體表覆蓋毛皮,身體能 在不同環境溫度下保持恒溫,也 用母乳養育后代,和人一樣,都屬于 哺乳動物。
我們可能都知道 人類和猿猴是近親,但是你能想象我們是 從魚進化而來的嗎?為什麼說 人的祖先是魚?我們和類人猿是什麼關系?如果祖先真的是魚,是如何一步一步從水里進化到陸地的呢?
人類的祖先是魚?
接下來我將從人和魚的相似之處、從魚類到爬行動物的轉變、類人猿和我們之間的關系四個方面來介紹。
其實,之所以有科學家們說人類是從魚進化來的,是因為他們認為 猿猴是由海洋生物進化而來的,有化石為證。
猿到人的演化過程
人類的祖先是魚?
大約在5.3億年前,地球開始了一場 生命的時期, 節肢動物、棘皮動物、軟體動物紛紛開始出現。
后來開始有了有脊椎的魚類,但是在海底,它不得不與其他所有水生生物競爭食物,這也推動了這一物種的進化。
吸引科學家們的是隱藏在古老的巖石中的一塊 魚化石。
魚類,作為最初的生物, 它的脊柱和你我的很相似,這種結構的相似性從魚到其他很多動物都具有。
想象一下,在完整的生命歷史中, 從數十億年前的第一個微生物,到今天活著的所有動物都在一個巨大的族譜上。
魚化石
在人類歷史上,生命之樹的一個分支,可以追溯到我們的過去。
四億年前在海洋和溪流中發現 魚, 一千四百萬年后,第一批 兩棲動物出現在陸地上,然后 爬行動物開始出現。
大約 兩億年前,我們開始有了 靈長類動物的特殊分支。
這段歷史告訴我們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 今天活著的每一種爬行動物、鳥類和哺乳動物都是魚類的后代,包括我們。
小狗的骨架
這些證據不僅存在于化石中,還存在于我們身體的每個部位,不只是在我們的 骨頭里,甚至是 神經網絡排布都和魚類基本相同。
150多年前,科學家們正在尋找四足動物的手和四肢之間的聯系。
到了19世紀,科學家們發現活蹦亂跳的 小狗的四肢和鳥類的翅膀的骨骼組成是相似的,只是每塊骨頭的大小不同,但其 功能和數量是一致的。
下面我們來看看人類是由魚進化而來的生物學依據吧。
鳥的翅膀骨骼
進化論
進化論告訴我們, 海洋是最初生命的地方,當然海洋中也存在著物種。
而在彼時,地面上豐富的地表植物卻沒有動物,這就造成了最早能上岸的兩棲動物能在物種中獲得優勢。
追溯四肢和雙手的進化過程,沿著我們的家譜回到過去,從我們的 靈長類祖先開始,他們的手和四肢就與我們的非常相似。
再往前追溯到最早的 哺乳動物,也有著 和四肢相近的部位。
黑猩猩
但當我們望向水下,大約4億年前,我們發現的不是有四肢的動物,而是 有鰭的史前魚類。
這給我們帶來了一個巨大的生物學之謎,我們是 如何從有鰭的魚進化成了有胳膊和腿的動物?
達爾文大膽地預言, 一定有一種古老的動物作為人類進化的過渡。
這樣的動物會是什麼樣子?會有四肢或者魚鰭或者兩者都有嗎?接下來我們講講科學家們在尋找這類中間物種的過程。
肉鰭魚
過渡性的魚
達爾文本人也承認過進化論的不足之處,其中一點就是 找不到進化過程中的過渡生物。
所以生物學家們開始尋找 由魚類進化到四肢動物的中間生物,終于他們將中間過渡生物命名為 石魚螈(Ichthyostega)。
為了更好地了解這個物種的生活方式,他們利用現代科技給石魚螈建立了三維模型。
他們將這些化石與美國的蠑螈等現代四足動物相比,觀察蠑螈是如何蹣跚前進的,從而弄清楚 這些化石上的骨骼是如何移動的,結果科學家們發現 石魚螈只是剛上岸的物種。
石魚螈構想圖
在它和古老的魚類之間, 還有一個物種演化過程中是我們所不知道的。
如果我們能找到一種動物填補這一空白,將會解決進化史上的一個關鍵問題。
2006年,生物學家們發現了一種古代魚類并命名為 Tiktaalik。
這種魚有 鰓和魚鱗等魚類身體特征,同時它的魚鰭內部暗藏了在以往魚類身上從未見到過的 骨骼和關節。
Elpistostege構想圖
2010年,另一個 同時具備魚類和四肢動物特征的物種被發現,并命名為 Elpistostege。
2016年6月,中科院研究所發表文章闡述了 肉鰭類魚的演化過程,他們認為 魚類的肉鰭慢慢進化為爬行動物的前爪和后足。
后來又發現了一種名為「 希望螈」的海洋生物。
科學家們在此基礎上猜測這種生物是最早能夠上岸捕獵的海洋生物,因為它的化石顯示這種生物擁有 肱骨、橈骨、尺骨以及腕骨。
講完了科學家們的探索過程,下面我們來了解下 和人類最接近的動物吧。
希望螈化石
和人類最接近的動物——類人猿
現在生活在地球上的類人猿共有四種,兩種在東南亞和馬來西亞,叫做 長臂猿和 猩猩,兩種在非洲,叫做 黑猩猩和 大猩猩。
它們的 外表、內部構造、行為、面部表情都非常像人類,它們的手指尾部也長著扁平的指甲, 雌猿也有定期的姨媽期。
人和類人猿是有共同的祖先——古類人猿,但是為什麼人類進化成為人,但是類人猿卻沒能進化為人呢?
恩格斯在《勞動在從猿到人過程中的作用》一文中提出一個觀點, 古猿在演變為人的過程中關鍵性的一點就是直立行走,解放雙手。
恩格斯說:手的專門化,是意味著工具,而工具是意味著人特有的活動,意味著人對自然有改造意義的作用。
直立人可以進行狩捕
與發展成人的不同演化方向就是 停留在動物階段,除了人以外的動物,只能依靠 自然提供的食物維持生活, 只能消耗但不能生產。
動物因為不能制造工具而被迫 只能適應自然,不能改造自己的生活環境,只能受到自然的支配而不能利用自然資源為自己提供更好的生活。
人類由于使用工具勞動,逐漸使腦也跟著發展起來,產生了 意識。
人類有意識、有目的地進行生命活動,勞動的方式也愈來愈難。
人類學會了使用工具
后來人類創造了捕捉鳥獸的 工具,又學會用 火煮食物, 改善了營養,對于腦的發育也有很大的幫助。
勞動對人類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產生了 語言。
當人類在集體捕捉野獸 集體進行其他勞動生產的時候,常需要大家彼此聯系,發聲器官就隨著發展起來,產生了語言。
人類集體使用工具
原來古希臘哲學家 阿那克西曼德說的那句話是真的,人真的是魚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