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者號的遭遇表明,人類沒辦法離開太陽系,即使以光速也不行

天空之城 2022/04/15 檢舉 我要評論

1977年,人類智慧的結晶「旅行者一號」成功發射升空, 但是前不久卻有科學家說明人類是永遠都無法離開太陽系的

這是為什麼呢?

旅行者一號

原來是科學家根據旅行者一號飛行的經歷進行合理性的猜測得到的這個推斷。

但是旅行者飛了四十多年,科學家們開始好奇它是否能夠離開太陽系

飛行了這麼長時間,又是什麼動力支持它繼續飛行呢?而它在外太空有沒有為人類帶來什麼寶貴的資料?旅行者又經歷了什麼讓科學家認為人類無法離開太陽系?我們人類為什麼要不斷地向宇宙探索?

1977年發射已經飛行四十多年

接下來就讓我們從旅行者的發射時人類做了什麼高科技處理,旅行者給人類傳輸的文件和資料以及旅行者在外太空的經歷和人類的真實想法與規劃來一一分析這些問題,了解為何科學家認為人類即使以光速也無法離開太陽系。

旅行者一號攜帶著當時人類最高級的高科技設備

相信大家都對旅行者一號這個名字不陌生了,它是人類有史以來飛行距離最遠的太空探測器,更可能將是唯一證明地球文明存在過的東西。

旅行者于1977年9月正式發射升空,這是美國宇航局當時集齊所有可利用的人才研究的一款無人外太陽系空間探測器,重量達到八百多千克。

根據記者的采訪得知,當時的旅行者一號 攜帶有宇宙射線傳感器,等離子體傳感器,磁強計等十幾種高科技科學儀器

宇宙射線是來自外太空的帶電高能次原子粒子

這幾乎是當時人類所能達到的最高科技水平,所以說它就是人類的結晶,是人類最高智慧的展現。

根據當時美國新聞的報道,旅行者系列共有兩枚,分別命名為一號和二號。

作為站在探測器金字塔的旅行者號,如今它已經運行到了太陽系的邊緣區域—— 即為日鞘

旅行者號分別的位置

旅行者經歷了什麼?帶來了什麼寶貴的資料?

旅行者飛上太空的時間也是經過科學家的分析過的,因為在1977年正好趕上了一百七十六年才會出現一次的行星特殊的排列方式。

這種方式的排列會使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都達到在太空中飛行的最好狀態,使發射的航天探測器在太空中飛行消耗最少的燃料。

與此同時航天器進行航道轉向和修正也簡單了不少,探測器也可以一次探測更多的行星。

經過當時科學家的分析,這次排列之后, 兩艘探測飛船只需要用上十幾年的時間就能造訪周圍的幾個星球,旅行者一號也正是因為這次特殊的排列,完成了對木星和土星的探索任務。

第一個探索的是太陽系最大的行星——木星

是距離太陽第五近的行星,也是太陽系中體積最大的行星

旅行者一號拍下來木星的衛星圖像,這是人類第一次真正的見到了木星的「真實面目」。

同時還拍攝到了木星的火山熔巖流圖像,這也是人類首次在地區之外發現活火山的存在

木星活火山的證據

然后又去探索土星,給地球發回了土星的高分辨率衛星圖像。

接下來旅行者就遭遇了讓它無法在外太空一直飛行下去的事情,由于科學家為了更好的進行觀察土星, 讓旅行者進一步的靠近土衛六,但這個指令卻讓它遭受了額外的引力

是環繞土星運行的一顆衛星,是土星衛星中最大的一個

原來的平衡被打破,最終使旅行者一號離開的黃道,它的探索行星任務也隨著終止。

接下來它的任務被稱為 「星際探索任務」

但這也意味著它將會一步步走向滅亡,因為引力的失控,本身的能量將無法一直支撐下去。

電量也是限制旅行者離開太陽系的原因之一

旅行者一號電量緊張

旅行者的電量是無盡的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有科學家進行數字模型分析,目前旅行者一號基本上與人類處于半失聯狀態。

預期2025年「旅行者號」的钚核電池即將耗盡,那時候的它將會與人類徹底的失聯,然后獨自向宇宙的中心深處進發,但那時候已經不會向地球發回它檢測到的數據。

預計大約七萬年后, 旅行者號將抵達距離太陽最近的一顆恒星——比鄰星

比鄰星這顆星球名字的來源是中國古代經典詩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比鄰星在宇宙的位置

即使那時候旅行者的生命已經結束,但他仍在執行著它的使命。

與此同時旅行者號是利用钚元素的放射性能量來進行發電的。

簡單來說就是利用核電池的發電原理,核電池的具體發電操作流程是;核電池研發工作人員將幾根銅絲和鐵絲相互間隔的連接在一起,組成一個可以流動的回路。

當這段線路受到外界的加熱時,紋路中就會產生電流。

核能電池壽命很長,至少也有20年的壽命

這正是因為不同的金屬,在自由電子運動中的能級是不同的,在受熱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電勢差,然后電流就在在回路中形成。

這也就是熱電效應中的塞貝克效應的運用,這種電池在太空中可以用好幾十年。

旅行者號送給外太空生物的禮物

作為 「旅行者計劃」的元老之一——卡爾薩根代表全人類向地球外面的高智慧文明發送了第一批關于地球的一些信息。

兩艘旅行者號航天探測器分別搭載了一張金唱片,刻錄了地球的大量精粹,其中包括一百一十六張照片,五十五語言的問候語以及二十四首樂曲。

送給宇宙的禮物——旅行者號金唱片

與此同時隨著唱片一起進入外太空的還有一件地球物件,它是一塊高純度的放射性元素——鈾238,這種元素會衰變成釷234的半衰期,經過計算之后為四十四點七億年。

鈾238 是鈾元素的一種核素,化學符號為U

那麼不禁人產生疑惑,附帶的這個物件有什麼作用呢?

根據資料顯示,任何捕捉到這個元素的物種都可以通過鈾的衰變程度,判斷唱片的時間年限,從而推測出地球的一些信息。

更加讓人不可思議的是,這個金唱片除了人類的問候,還毫無保留地透漏了太陽系的坐標,人類解剖圖,地球的位置、自然界的各種聲音、人類的生活場景、數學物理定則等等人類的知識。

這些都大大的為人類可能發現真實存在的外星生物提升了可能性。

并且這張唱片經過高科技的加工處理, 即使過了十億年,這張唱片的音質也不會被損壞

小小的金唱片 貯存大大的能量

為什麼科學家認為人類離不開太陽系

旅行者在外太空已經飛行了六十億公里,截止到2019年,旅行者一號距離太陽大約兩百億公里,與地球的距離也十分遙遠。

而旅行者一號即使到今天也是人類最高技術的展現,而作為體重極輕的探測器飛行了這麼多年距離太陽還是這麼遠,所以根據人類現在科技發展的速度,在科技上沒有數萬年的積累,想要離開太陽系基本上沒有可能。

因為旅行者目前想要穿過太陽系還必須穿過太陽系的最后一道屏障——奧爾特云。

奧爾特云

以現在旅行者一號十七公里每秒的飛行速度,抵達奧爾特云還需要三百年,而 穿越奧爾特云需要三萬年之久

即使人類的科技速度飛速的提升,人類可以乘坐探測器飛向外太空,甚至飛行速度達到光速——299792458 m/s,這個時間也不是現在人類的壽命可以支撐的。

這將從根本上限制人類根本無法離開太陽系。

人類為什麼要不斷探索外太空呢?

人類知道自己生存的地球只是茫茫宇宙的滄海一粟,甚至地球可能哪一天就不再適合人類居住和生存。

正所謂生命不息探索不止,因為宇宙具有無限的可能性。

宇宙在物理意義上被定義為所有的空間和時間

人類探索太空也正是以一種特殊的方式讓地球的科技和人類的認知進步,讓未來的人類邁向更好的未來。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