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
恐龍曾經也是地球的主宰,至今為止它依然是人們熱議的話題,也是很多人所關注的焦點。
關于恐龍的歷史由來已久,千萬年前就有它們的存在了,但是 人類最初發現這個奇形怪狀、身形龐大的生物是在1841年,「恐龍」之名由一位英國的科學家所起,意為 恐怖的蜥蜴。
恐龍統治了地球的時間長達1億7千萬年,但是它們 卻沒有進化成高等智慧生物的運氣,這是為何?
恐龍時代開始前
一個時代的隕落,意味著一個時代的來臨,當恐龍時代揮揮手說再見,才迎來了其它物種的新時代。
恐龍時代的它們是沒有天敵的, 沒有任何生物可以撼動它們的地位,它們占據著重要的資源和位置,如同霸主一般統領著這個時代。
恐龍 主要活躍于三疊紀、侏羅紀以及白堊紀,期間有1.8億年的跨度。根據研究,恐龍開端之時,地球已經經歷了第五次的重啟。
原本是海洋生物盛行的時間,卻由于大規模的火山噴發,產生了 二氧化碳和各種有毒氣體,海洋世界也因此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水域酸化, 以至于很多動植物無法在水中生存,死的死,跑的跑。一些生存能力強的生物拼命爬上岸,面對一無所知的陸地,它們要想方設法地生存下去。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句話放在什麼時候都適用,如果環境是陌生的,周圍的一切都是陌生的,就要想辦法去適應。
因為除了 依靠自己的能力適應外界的環境,就沒有其它的辦法可以采用了。
在這樣的一個困境之下,一些水下的 鰭類生物逐漸進化出了四肢和爪子,有了恐龍祖先的雛形,與此同時,很多生物為了避免被淘汰,一步步進化成了爬行動物。
為了更好地在陸地上生存, 它們的牙齒和四肢都在進化,為了撕咬獵物,為了追逐獵物,也為了逃生。
恐龍如何成為了霸主
恐龍統治世界是從 始盜龍開始算的,但它只是一個開端。根據研究資料顯示, 始盜龍體長1米左右,體重也才10公斤左右,這樣的體型完全和主宰不掛鉤。
始盜龍不僅有吃草的牙齒,還有專門吃肉的牙齒,它們就是一類 雜食性恐龍,吃肉的話也只是吃一些小型動物。
侏羅紀早期,肉食性動物不斷出現,并迅速崛起, 生態位逐漸掌握在了恐龍的手里。
恐龍之間也會有相應的競爭,為了更好地對抗,它們因為生態位的區別, 體型上也出現了明顯的差異。面對如此兇猛的物種,其它動物的生存很是艱難。
恐龍時代哺乳動物的體格都很小,它們根本沒有機會變大變強。
從侏羅紀時期到白堊紀時期,地球的生態環境沒有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恐龍的地位就更加的穩固,沒有動物敢與之對抗。
它們跑得快,撕咬能力強,誰敢與之無敵。
很多人都覺得侏羅紀的恐龍最恐怖, 殊不知白堊紀的恐龍物種更豐富。恐龍界的明星——霸王龍,就是這個時期最具代表性的恐龍。
大型恐龍沒有對手,體型越來越大,甚至出現了在天空中飛翔的翼龍。
恐龍為何沒有進化成高等智慧生物?
而至于恐龍為什麼沒能進化成高等智慧生物,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 演化的方式。
生物都在無聲無息地演化,只是 快慢速度和演化程度有差異,演化的目的自然是為了更好地適應生活的環境。
恐龍時代的恐龍位于食物鏈的頂端,它們是時代的霸主,其它的動物都不值一提,它們的對手更多是自己的同類,因此 恐龍同類之間是會有很大的競爭的。
恐龍為了在同類的競爭中取得優勢,即使自身已經非常強大了,依然會在自己的體型上不斷進行優化。
這樣的演化結果最終讓它們走上了一條不歸路,俗話說, 四肢發達,頭腦簡單,恐龍正是如此。
它們通過野蠻的暴力成為霸主,并不是因為思考的智慧,擁有智慧對于它們來說也許還是一種莫名的負擔。
在那樣的一個大背景之下, 蠻力是勝過智慧的,大腦的進化可能會影響身體其它部位的發展,因此只需要通過蠻力解決的問題,何必要通過大腦的進化徒增煩惱呢?
而人類之所以能夠成為高等智慧生物,是因為人類走的是一條別具一格的路線。
南方古猿時期,陸地上的猛獸并不少,人類可以說是毫無立足之地的。那人類如何才能保護自己,繼續生存下去?
人類沒有像恐龍一樣只是發育四肢, 而是選擇進化大腦,通過使用工具、馴化動物來適應生存的需求。
還有一個原因是營養物質的提供。大腦的進化自然是需要營養,營養物質除了來自于動物,還有就是發展農業。
恐龍體型大,活動量大,需要補充的熱量也不少, 但光吃肉是遠遠不夠的。恐龍時期的植被雖然茂盛,而且不會擔心吃光,但都是一些沒有進化的植被, 無法提供營養物質。
人類主要食用種子和果實,用火烤熟食物不僅可以消毒, 也可以讓其更容易被吸收。大腦的發育讓四肢有所退化,反之也 為大腦提供了更多的營養物質。
總結
物種的進化具有偶然性,這是 自然和生物之間雙向的選擇,也是受到外部環境影響做出的合理優化。恐龍雖然沒有成為高等智慧生物,但在那個時代,它們也是當之無愧的霸王。